明德京帮面对面 「明德」是一个已经有15年历史的慈善教育基金会, 创办人之一是我的校友李洁英,她于会中任理事长。理事会成员都是一方社会精英。 这年,学姐知道我在北京,邀请我去与基金会资助的,在北京读大学的同学们见面访谈。 「明德慈善教育基金会」每年资助至少50位同学升读大学。对象是接到大学收生通知书,但却没有钱去入读的贫家子弟。 基金会觉得,帮助一个家庭脱贫最好的方法,是资助他们培养出一个大学生。 每年八月盛夏,明德组织自费的评审团队,出动北上,与内地学校合作,亲自挑选学生,他们深入到穷乡僻壌,造访贫困家庭。累计已经走了有六万公里。 明德资助的大学生遍布全国,有些仍然在大学中,有些已经踏出了社会工作,有些甚至已经成家立室,正式脱贫,安居乐业。 几年前曾经出席过明德举行的高尔夫球比赛慈善活动,对同学们的接待工作态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媒体人,对这个机构的精神面貌,充满了好奇。 「京帮」是一个明德同学联谊组织,同学来自不同的省市。他们表示,当年考上了大学,却没有经济能力升学,于是申请明德教育基金资助,通过面试,获得录取,才得以来到北京圆大学梦。 今次在北京与我一起会面的,包括有中学教师、航空航天大学生、药物研究生、邮电大学和电子技术等各科领域的同学。 也有已经大学毕业的资深明德人,例如在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京帮帮主」,就是明德资助的第一届学生。 同学们形容这「帮会」更似是一个大家庭,彼此关系似兄弟姊妹般亲切。回忆初时,离乡别井来到京城,在人生路不熟的徬徨中,得到先到的学长们关心和扶助,马上解决不少生活上的适应问题。 由于笔者本人当年也是少年离乡别井去到巴黎留学,因此在会谈时特别有感触。深感明德同学比自己幸福。 因为他们至少没有语言障碍,加上现代通讯科技发达,可以随时与天涯家乡亲友免费密切联系,特别是假期里乘火车回家探亲,这是海外游子无法企及的。 以「明德为家皆兄弟,四海同学三分亲」来形容他们的状况,相信应该贴切。 明德同学会中,还有川帮、广东帮、深圳帮、沪帮等等。「帮会」二字,一开始时难免使人联想到武侠世界,但更令我联想到的,是巴黎的侨社组织。 海外华侨华人来自五湖四海,由不同的地域和语言组成的侨界团体,旧帮新,老帮少,是名符其实的乡谊相帮,也是天下炎黄子孙的乐善传统。 「京帮帮主」是一位身型瘦小的女生,态度亲切真诚,见面时,她对送我来的朋友说:「放心吧,我们不会把张老师搞丢的!」这句话使人顿时心头一热,安全感倍增。 她毕业后留京工作已经有好几年,是明德北京同学的主要联系人。这次我到京找她约见访谈,短短时间内已经约了八位同学来参加。 当中有些同学必须乘二小时的火车地铁,才能来到市中心建国门外大街,而且为了迁就我这人生路不熟的港客,还毫无怨言的换了两次地方,教我好生抱歉! 甫见面一一握手,迎来的是同学们热情而淡定的笑容,他们衣着适体朴素不失型格大方,心中不禁喝了一声彩! 他们的笑容让我联想到,曾经有一位专栏作家描述自己被邀请到一家大酒店,看他们如何招聘员工的情景。 资方的第一条件是,不会笑的全部不合格。结果前来应征的500人当中只留下30人能够入职。 由此,假如此时此刻让我来给京帮同学们评价的话,我给出的会是满分。 他们选择的咖啡馆气氛宁静,情调灯光下聚焦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头上都顶着一个大学梦,很有电影感。 就在天子脚下,东西方游子居然走到一起来了, 彼此诉说着身为炎黄子孙,该如何匹夫有责。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过人间无数。 总觉得明德像一盏挂对了地方的水晶灯,它就是有办法把对的人吸引过来,一起发亮发热。 约会的时间本来是两小时,但是聊了三小时仍然意犹未尽。结果我们互加了微信群组,相约有机会可以继续聊,又相约在巴黎。 图:崔丽軍 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