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 教师节送礼成风家长不送不安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3:3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但近些年来,原本是向教师劳动致敬的教师节,在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下变了味。部分家长借机送礼,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照顾”。

  所谓的“谢师礼”不仅给学生家庭增加了负担,同时也让老师别扭。专家认为,向教师致谢无可厚非,但应当有度。家长:送礼好办事不送不安心

  甚至早在半个多月前,教师节就已经成为一些商家的促销噱头。记者9月6日在济南泉城路商业街看到,一些商家打出了“感恩教师节、手机大热卖”“教师节特惠”等宣传海报,打起了“谢师牌”。“给老师送卡片、鲜花啥的,现在都不流行了。”在济南一家国企任职部门负责人的家长李慧说。李慧的儿子在济南一家有名的中学上初一,每年不管是教师节、中秋节还是春节,她都要给孩子的班主任和“主科”老师送礼,一般是购物卡或者各类代金券。“面值1000元到2000元的购物卡,老师看都不看一眼就收下了。低于1000元的根本拿不出手。一年几个节日下来,花在老师身上的钱就接近一万元。”李慧说。

  今年,因为想让孩子在班里当个班干部,李慧在开学前约请了好几次,终于请到班主任在一家“海参馆”花数千元吃了顿饭,并准备了面值2000元的购物卡塞给班主任。“你要是选择了一所重点中小学,从上学开始,选班、当学生干部、调座位,都少不了给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送礼。”李慧说。

  记者调查得知,在一些学校,特别是重点中小学校,家长在过节时给班主任和“主科”老师“意思”一下的情况非常常见。“据我所知,儿子所在的这个学校70%到80%的家长都会给老师"表示",另外一些家长有"实力",用不着。”李慧说。“别人都送,你不送,老师会"另眼相待"。”孩子在济南市中区一所名小学就读的家长李广善说,“有一次,一位班主任老师醉酒后直言,家长们大多都会送,到最后只记得谁的家长没有送过礼,其他送过礼的、送的什么根本记不得。” 教师:送不送一样不愿收礼品
在记者采访中,一些老师对于部分老师逢年过节收受家长贵重礼品表示了无奈,用山东省实验中学教师王克芳的话来说,那就是“掉架子”。

  王克芳是山东省特级教师,有26年教龄,前前后后当了17年班主任。她说,在2000年之前,社会上很少有给老师送礼的。但随着人们逐渐富裕起来,“谢师礼”也越来越多了。“吃饭也好,送东西也好,能推掉的坚决推掉。不值钱的小礼品可以收,但是比较贵重的就不收了。”王克芳说,她和同事都坚持不给家长留家庭电话、家庭住址,避免家长上门“拜访”。

  虽然如此,还是有一些应酬推辞不掉,有时候家长通过熟人、领导约到一起吃饭,也不好推辞,但是自己并不会因为吃了这顿饭,就会对学生格外照顾。“所有学生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山东省回民中学教师周霞认为,作为任课教师,很难做到对某个学生“特别照顾”;但作为班主任,真正让她格外“关照”的,反而是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单亲家庭和学习用功的学生。她说,对这些学生,自己课下会经常和他们交流,也更加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周霞也曾遇到过家长给她送购物卡的情况。“有个孩子上课常捣乱,家长觉得有些抱歉,就来找我。说话的时候,他给我塞了几张购物卡,被我退回去了。”她说:“我要是收了,以后还怎么去面对自己的学生?”

  周霞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通过“交易”得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她不愿意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这种单纯关系受到影响。她说:“谁也不缺那点钱、购物卡之类的。老师应当身正为范,不能让自己被学生瞧不起。” 专家:过度“谢师”不应该提倡

  专家认为,老师与学生有一种很特殊的关系,不应当过于利益化。过度“谢师”的行为是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结果,不应提倡。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小窗口。”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认为,在这样一个人情社会,教师和家长之间正常的人情往来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度“谢师”有违师德。他说:“社会大风气就是这样的,但校园还应当保持纯洁,不应该让送礼收礼的歪风邪气在学校里蔓延。”

  刘志业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单纯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如果老师因为履行正常的教职而收受礼品,将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不良印象,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甚至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误导。

  对此,部分专家和教师建议,“教师节”谢师应当有度。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写贺卡等简单、富有创造力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而不应过度物质化。

  王克芳的上一个“教师节”是在济南中学度过的,当时她在济南中学交换任职。“有些班级的学生手工绘制了贺卡送给我;还有的班级,上课前学生和我相互问好的时候,他们一齐说"王老师教师节快乐",然后班长送过来一束花。我当时觉得特别温暖、特别感动。”她认为,用这种花钱少、但能充分表达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方式来作为“教师节”的“礼品”,是老师愿意接受的;而家长过于物质化和针对性的“表示”,反而显得庸俗。
此外,济南市部分老师提出,如果每个家长都给老师“送礼”,与都不“送礼”没有任何差别,家长与其自寻负担,不如所有的家长都不送礼,避免师生之间的纯洁关系受到干扰。新华社记者张志龙 陈灏声音如何让家长心安理得不给老师送礼

  看病要给医生 “意思”,上学要给老师“意思”。从记者调查的结果可知,大多数家长都懂这个规矩。蔚然成风的习惯,已经不是要不要“意思”,而是怎么“意思”得舒服。

  当然了,不能说天下老师一般黑,在媒体的报道里我们确实也看到了不少的老师付出自己的青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教育、呵护孩子。但这恐怕只是典型,即便有很多好老师,但在当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别巨大的前提下,“意思”的操作空间还是很大的。

  “越是名气大的学校,越是名堂多。”一位接受采访的熊先生一语道破玄机。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后果,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所学校占据了当地相当部分的教育资源,这些学校有足够的资本把优秀教师吸引门下。而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就会想方设法把孩子往这些学校送。供需失衡,僧多粥少,这里便有了很多的意思。
 钱再多也没有谁的钱挤爆腰包,真正让家长心安理得地不给老师送礼,关键还在于让家长和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个机会来自于教育设施富足、资源分布均衡,那时家长就不用操心要不要“意思一下”,更不用怕“意思”不到位了。 (蒙祥吉)相关教师节大学老师有些寂寞

  据 《武汉晨报》同样是老师,但在教师节,与不断收到学生礼物的中小学老师相比,大学校园内,同样“桃李簇拥身边”的大学老师们显得有些寂寞。教师节前,长江职业学院大三新闻班学生随机调查多所高校的50多位老师发现,其中四成老师坦承教师节有些寂寞。

  据了解,学生们随机调查的50多位老师中,有21%的老师称会收到很多礼物和祝福,另有43%的老师称教师节里有些寂寞。一位老师说,这些年的教师节基本上是在平淡的上课中度过的,大学教学方式不同于中小学,每星期两节课,不能更好地融入学生中,师生间很少沟通。

  调查中,有老师提议,希望在教师节多一些师生互动的活动,拉近师生的距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16 12:58 , Processed in 0.053163 second(s), 18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