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張明行 于 2011-7-20 20:42 编辑
來法國留學原是一個意外,因此行李簡單,連筆也沒多帶一枝。第一次在巴黎進一間大超級市場,便直接往文具部跑,而且大有發現。 在陳列架上的紙簿,有三種格式。 其一,是超小方格,每格可填一個法文字母。如要填入一個中文字,得用四格。 其二,是中格,但中格內有四條幼橫線,驟看粗幼橫線沒有甚麼大分別,結果是眼花撩亂,卻仍分不出格在哪兒。在這種紙上寫中文,少不免過行過格。 第三種︰白紙。 發現是,原來法國人是不用單行紙的! 但是本人自九歲起,便習慣用橫單行紙,用它不論寫中英文都能運用自如。想不到來到法國,泱泱大國竟會連單行紙這麼簡單的文具都欠奉,真為之氣結。 後來,注意到法國人的書法,多是活像一截截亂纏的蚯蚓,鬼劃符似的叫人怎樣看都看不清楚。想來,該是他們設計的日用紙張出的問題。其實本無貶伐之心,只是一想及買不到單行紙就氣。 當年的我,少不免把這件事寫信向親友訴說。結果不久之後,收到父母寄來的一個郵包,裡面裝滿中國帆船牌「超薄橫行藍線信箋」,總共五千張。這個郵包使我很感動。除了物質上的支持之外,也包含了一種祈盼,盼我勤寫家書,以慰親心之意。 在這五千張信箋的書信訓練之下,如今寫甚麼都不怕了。特別是寫家書,柴米油鹽喜怒哀樂風花雪月都可以寫,父母永不會怪我囉唆,我深信他們只要按時收到兒女的信息,就會感到老懷大慰。我的家書,每封至少有三千字。同一題材給不同的親友寫出去四五封,不必照抄。因為樂在其中,所以樂此不疲。 想來放洋在外,也是造就一個人勤用中國語文的機會。試想假如自踏出校門後,就再沒有機會執筆寫字做文章,那麼幾年下來,就算是母語,也便難免執筆忘字。 說到筆,離港時只帶了一枝有紀念價值的鋼筆,但可惜不久就跌壞了筆嘴,返魂乏術。從此便改用原子筆。 那時原子筆剛開始流行。記得中學畢業那年(1975),學校裡的老師不准學生用原子筆做功課,說是會寫壞手勢,真不知有甚麼根據?相信就算在鋼筆通行初期,那些用慣毛筆的老師,也曾反對過學生用鋼筆的。本人「盡信師不如無師」的念頭,便是因為一枝原子筆而起。 第一次發現原子筆,是在父親的案頭,它筆杆透明,一眼就可以看見墨用到那裡,不用擔心在考試時出現墨水用乾的狼狽,又不需要再在書包裡帶上一玻璃瓶計時炸彈似的墨水上學。原子筆輕便安全、書寫流利、不易跌壞、價錢公道。甫面世即風行全球。自踏出校門,我便當即成為原子筆的長期擁護者。 到法國後發現,其顏色除了紅藍墨綠外,連我至愛的紫色都有,款式也有多種。第一次發現它,便買了十枝傍身。分別在書包、手袋、床頭、案頭、廚房、電話檯等地放置,務求手到拿來,成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伙伴。假如現在仍流行梳髻的話,相信我雲髻上插的不一定是珠花玉翠釵,而是一枝紫翠原子筆也不足為奇。 法國人的浪漫,在信紙方面亦可見一斑。除了各色粉色紙齊全,有些還帶有芳香。對於這些極品,我只有欣賞的份兒。因為它們又貴又厚重,配上一個同樣厚重的信封,郵費便會貴好多,當時法國的郵費比香港貴七倍。在寫信方面,吾是個多產的人。每年聖誕節,都要花上幾百法郎的郵費。為了與家鄉親友維繫通訊,才忍痛在所不惜。 後來,法國也開始電腦化,這事幫了我一個大忙。因為有一種電腦用紙是雙層的,不少機構都會把其空白底紙丟棄。這些紙輕便乾淨,自從在一位朋友手中獲贈一疊後,我便指定要他給我作長期供應。多年來這位朋友深信,他的送紙行動,是在為拯救地球的林木出一分力。 時至今日,全世界普及電腦化,通信有互聯网幫大忙。但工作上,本人則仍然是先以白紙黑字起稿。原因有二,一是留戀那奮筆疾書的痛快實在安全感,二是至今仍然有免費環保紙可用。施受雙收,感恩不盡!僅以此文向送紙的朋友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