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陆文军 杜放
一度连涨8年的天价红酒正遭遇连跌:一些拉菲年份酒在半月内再跌近千元,部分产品不得不开始促销。 工信部颁布的《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将正式实施,“原料保障能力”等规范或将带来市场洗牌。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定提高了原酒进口门槛,将规范灌装加工行为,有利于国内葡萄酒市场健康发展。 天价红酒加速跳水 随着天价红酒价格泡沫不断被挤破,曾经疯狂涨价的一些名牌进口红酒,目前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跌价。连续上涨8年的拉菲曾是高档红酒的标杆,近期却持续跳水,某些年份的拉菲红酒,短短一年间已经跌去了4成多,就在最近一个月,下跌就达近千元。 6月12日,上海市西藏北路某餐饮超市显示:2007年份拉菲副牌已从7588元跌至6288元,2008年份拉菲副牌则从6998元跌至6588元。 而在静安区南京西路的某连锁百货,2008年份拉菲已从22000元降至17800元。除拉菲外的名庄酒也在促销,如2008年份木桐等酒种已跌破万元,最高促销幅度达2000元。 而且近期跌幅仍在加剧,上海红酒行情系统显示,仅5月下半月,2001年份拉菲外高桥保税价从6120元降至5350元,2003年份拉菲则从8660元跌至7740元,大跌近千元。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上述酒种跌幅已接近40%。 高端红酒零售及批发价跳水,带动中低端品种打出“整箱优惠5%”“限期特别价”等促销招牌。据了解,以普通法国AOC级产区酒为例,不少酒种跌至50-100元/瓶,已接近清关税后价。 名酒只涨不跌神话破灭 此前红酒价格非理性上涨,除了物以稀为贵的概念被过度包装外,把红酒当做投资品甚至投机品来炒作,是最大推手。 专家认为,高端红酒只涨不跌神话被迅速打破,使市场炒作信心不足,带动前期涨幅较大的品种一跌再跌。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庞大的酒类需求背景下,进口红酒不断进入我国。但进口渠道非常混乱。一些酒种陷入炒作风险,导致一店一价,给酒类专卖监管带来了难题。 以拉菲副牌小拉菲为例,除自称“在华独家经销商”的圣皮尔精品酒业外,零售标签注明的进口商涵盖经销商、超市、贸易公司等货源。仅在上海一地,不同渠道的价差就超过千元。 知名酒评人、中国红酒网总裁董树国指出,作为国内最受追捧的波尔多一级酒庄,拉菲尽管在内地有名义上的独家代理,但其他酒商也在通过海外拍卖、反采购等转手进货。 此外,由于货源价格各异,国内酒价前期呈现跟涨不跟跌,形成一定的调价空间。据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数据,反映波尔多名庄酒现货的高级葡萄酒50指数去年共下跌15%。而在国内,2011年初拉菲副牌零售价突破4000元,随后站上8000元高点,至今仍超过部分名庄正牌酒售价。 前瞻产业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吴朝瑜认为,流通渠道结构重合、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不对等、信息不透明,降价是一次价值回归。 国内红酒市场去向何方? 根据工信部公示,《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准入条件》要求,葡萄酒生产企业(项目)应具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且可控、稳定的原料保障能力,并能出具相关证明。此外,企业(项目)原料保障能力至少不应低于生产能力的50%。 上海睿虹企业咨询顾问刘佳伟认为,酒庄生产受气候、酒窖设施等因素影响,需求及价格始终有波动性。而新规定约束以进口原酒为原料的灌装企业,将从源头减少以次充好,避免投机行为放大正常的价格波动。 葡萄酒专家、上海卡斯特酒业总裁潘汝显指出,新规定有利于规范市场,市场上“李鬼”少了,以次充好浑水摸鱼的情况减少,才能培育出健康市场,让真正有品质的红酒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尤其对于专注经营进口红酒的企业是一种保障。 张晖明认为,从产品结构来看,进口红酒仍集中于高端和低端产品,面向大众的中端消费品种没有成为主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红酒消费习惯还不成熟。放任高价酒炒作,不重视市场培育是企业的短视行为。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消费超过19亿瓶葡萄酒,已跃居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专家指出,红酒市场发展势必迎来更完善的监管规范。进出口商、供应链企业等流通主体也应加强自律,才能根治炒作乱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