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何处去?(之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07:2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济何处去?(之一)


伟(浙江大学)


经济何处去?这个问题有两层:一层是就世界经济而设问的,另一层是就中国经济而设问的。这是两个不同空间层面的经济问题,这两个空间层面的经济体的走势虽彼此密切关联,但各自所面对的问题大为不同,因此得分开来说。


关于判断世界经济走势,两年前我曾说过两句话:一曰“美国很关键”;二曰“中国很重要”。前一句话很容易让人接受,也已为金融危机结束迄今的世界经济起伏跌宕所证明。实际上从貌似汹涌的“金融危机”的戛然而止,到过去两年以来的世界经济震荡与增长,处处都印着强烈的“美国因素”的印迹。这种印迹最近的强烈表现,无疑要数美国国会上演国债“违约秀”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了。“违约秀”虽已告一段落,然美债“提限”外加美国经济数据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由此不仅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且在引出“二次金融危机”预期的骤然升温。目前各方对于世界经济前景预期,几乎完全盯着美国经济数据。


后一句话不大容易给人接受,尤其是在两类人中间很难获得认同:一类是那些自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获益不大的人群;另一类是自认为对中国经济“深层问题”有些认识的人。然而如若略微留意一下金融危机“超预期打住”的原因,就难以忽略中国4万亿而十几万亿元刺激支出的效应了。关于中国巨量支出对于美国对付金融危机的效应,有种说法听起来虽有些刺耳,但细想起来则不无道理,这便是“美国得了病,中国吃了药”!说得明白些,中国的大规模刺激经济支出,在一定程度助美国和世界走出了金融危机的绝境。继而,若再睁眼看看“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局部震荡的解困,也难以抹去“中国因素xiuxiu:最新开传奇私服 yh92.com”的影子。其中美国乃至全球汽车业的起死回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前两期的由危转安,以及日本经济的弱复苏,等等,都是最明显的例子。全球汽车业界都很清楚,金融危机在2009年初几乎将美国的这个产业置于绝境,恰恰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突然发力,给这个产业的起死回生创造了巨大的机会,给美国政府的产业救助加了力。同样地,在希腊危机向别的欧盟“边缘国”扩散之际,中国出手大举购入“欧债”,无异于送去一颗“定心丸”。至于日本前的逆势复苏,经济界几乎一致认定那属于出口拉动型增长,而出口扩张最大的市场也是中国。


何以负债累累的美国依然具有左右全球经济的关键影响力?何以中国对于“后危机”期的世界经济也具有大的影响力?这方面可以找到n个理由,这里我不想去纠缠那些理由,我只想指出一个无情的现实:目前这两大经济体都显现出某种困局,困局都与一个词有关,这便是“钱”。但困局生成的机理截然不同:在美国是缺钱,在中国则是钱太多——给钱闹的!


先看美国经济。目前美国国会虽给政府提高了举债上限2.1万亿美金,但不仅未能如期鼓动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心,反而引出各方风险预期的急升。最直接的风险预期是:美国政府拿什么来还债?“债务雪球”会否越滚越大?就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来看,这个概率明显在增大。最重要而明显的证据是,经济增长大大低于预期水平,失业率居高不下。可不要小看这两个指标,隐藏在这两个指标后面的是一个无情的机制,这便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经济“内在稳定器”。这个“稳定器”的关键“装置”,是包括了失业救济在内的庞大的政府收支。按照设计,经济繁荣时各种税收会自动增加但支出会自动减少,因而具有抑制经济过热的“正效应”。经济衰退时税收减少支出增加而具有制止经济下滑的“负效应”。故而被称作“内在稳定器”。原本设计得很美,但现实却很无情,这一次尤其无情!我们知道,此次衰退是由金融海啸携来的,金融海啸的前奏是“次贷”危机,“次贷”几乎掏空了美国大众的储蓄,衰退袭来失业大增,社保等政府支出大增而税收同时大减。目前经济虽持续复苏了两年,但美国大众的钱袋依然瘪着,储蓄率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美国,扭转这个困境的唯一希望是经济快点复苏,就业率快点增长。然而无情的现实是,经济增速与就业双双低于预期。由此不能不加大经济界的悲观预期,“债务雪球“或将美国经济压垮!


反观中国经济,目前的困局则与美国恰好相反。一方面政府税收持续暴增,“地皮经济”滞后的“财富效应”令地方政府和炒房族感觉很富有,外汇储备多得让全世界红眼!到处似乎都在涌动着“钱潮”。然而究竟该将巨量的“钱潮”导向何方何处?宏观政策似乎越来越找不到北了。大力度财政刺激引出的是投资依赖症,启动内需的国内消费尚未大增,就赶上了节节攀升的通胀,而持续的宽财政紧货币政策搭配,明确地把“钱潮”导向政府及各种公营机构,同时将市场依赖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置于“融资难”的困境。


早先我曾说过,美国经济摆脱金融危机走的是效率型复苏型之路,中国走的则是价格型复苏之路。前者牺牲的必定是就业,后者引出的必定是通胀。面对新困局,两国政府各自的政策都很关键,下一步更关键!

(2011-8-4日思于平湖九龙山庄,8月8日晨写于杭州)

部分载《浙江日报》2011-8-10


zjdaily.zjol.com.cn/html/2011-08/10/content_1022722.htm?div=-1




【文章受版权法保护,可以转载,但须注明作者及来源,不标出处的拷贝行为等同偷窃!】
                                                       
               
沙发
发表于 2012-9-9 19:41:27 | 只看该作者
我来了~~~嘿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22 00:30 , Processed in 0.023440 second(s), 16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