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战机19日打响了空袭利比亚的第一炮,立即引起全球关注。法国打头阵是想展示在这一事件中的领导者角色。这样的“风光”还没有撑过三天,便曝出法、英、美等多国部队在对利比亚打击行动中群龙无首、互不买账的内幕,2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峰会更是分歧严重,许多国家要求北约出面掌控指挥权,而不是由法国来主导。
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三场战争都是由北约或美国指挥的。此次美国已一再表示不在行动中担任主角,而法国明确拒绝北约担任军事行动总指挥,致使这次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出现了多个代号,如,法国的“哈马丹”,英国的“依拉米”,美国的“奥德赛黎明”。欧洲军事分析家认为,特别是在战略层面,美国人从不把指挥权让给别人。这次如此反常,耐人寻味。
尽管承受着北约成员国要求其交权的巨大压力,但是,法国外长朱佩仍强调说,如果北约领导此次军事行动,势必引起阿拉伯国家的谴责,甚至使某些阿拉伯国家退出多国部队。
法国为什么要争取指挥权,力图主导此次军事行动呢?
首先,由于在利比亚动乱不久,法国就宣布承认利反对派组织“利比亚全国委员会”为“唯一代表利比亚人民的合法机构”,法国如果不带头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其在利比亚的利益将会遭受重大损失。
其二,今年,作为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法国想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萨科齐执政期间,较好处理了法国在亚丁湾抓捕索马里海盗问题,调停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的冲突。法国媒体认为,如果这一次萨科齐能成为“拯救利比亚平民”的“护民总统”,可以进一步提升法国的国际地位。
其三,20日,法国省议会选举首轮投票结果不利于执政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这给其敲响了警钟。法国如能主导利比亚战局向其有利的方向发展,在法国民众中再树信心,对于明年的大选至关重要。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如阿盟、非盟以及北约内部等,对此次军事行动的打击目标、目的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和批评,挪威等国中断参与军事行动。针对战事已造成平民伤亡,联合国安理会将举行紧急会议,讨论通过“一切必要的措施”,以限制目前在利比亚建立禁飞区的军事行动。
然而,法国舆论认为,“大举动”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这一“拳”已经打出去,结果如何已由不得法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