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 中日战机大规模交锋掀对峙高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13:37: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图:中国苏27战机编队飞行

据日本媒体披露,4月23日中国海监巡航钓鱼岛驱逐日本右翼渔船时,中国军方出动苏-27和苏-30等40余架次战机护航。中国军方在27日的回应中证实了这件事情,并称这是中国军方的正常战备巡航活动,中方对日机的跟踪、监视和干扰坚决采取了应对措施。这是自今年1月份十余架战机公开高调逼近钓鱼岛后,中国战机首次大规模在钓鱼岛与日本战机交锋,掀起了今年以来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第二波对峙高潮。

在安倍内阁成员和日本议员大规模参拜靖国神社的背景下,出动战机激烈追逐,意味着中日展现出诉求武力解决问题不惧硬碰硬的意愿,对待对方毫不手软,钓鱼岛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急剧上升。而此时,美国是否会引用《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协防日本成为关键。

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Richard L. Armitage)近日在出席由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与美国2049计划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美鹰派学者研讨会时,虽再次强调“美日关系是亚洲最重要的关系,日本对美国很重要”,并指出“如果盟友成为受害者,美国无法保持中立”,但他也表明,“(这)不代表一定出兵,而是一旦有事会和日本紧急协商”,“我们希望和平解决”,“我们不关注谁拥有钓鱼岛,关注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

日本预谋挑衅让北京选择反制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23日上午,在中国8艘海监船进入钓鱼岛领海驱逐日本10艘右翼渔船之际,中国的战斗机等军用飞机也开始朝钓鱼岛周边飞去,总共在40架次以上。这些战机趁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斗机飞行员疲惫的时候蜂拥而至。日本政府方面认为中国军机的威吓飞行是为了配合海监船侵入领海。中国军机从上空对海上保安厅的防范态势和海上自卫队护卫舰、P-3C巡逻机的部署进行侦察,估计向海监船进行了通报。

日本称每次逼近时,日本航空自卫队那霸基地的F-15等战斗机就紧急出动。而中国国防部则表示,4月23日日方出动多批次F-15战斗机、P3C反潜巡逻机等,对中方正常战备巡逻的飞机进行跟踪、监视和干扰,影响中方飞机正常巡逻和飞行安全,中方对此坚决采取了应对措施。从中日双方的描述可以看出,中日军机确实在23日进行了反复的交锋。

中国海监当天派出8艘海监船和40余架战机应对日本右翼的10艘渔船,从整个部署看,绝对是事先安排好的。而中国决心采取一次大规模的震慑行动,且不单单是为了驱逐10艘日本右翼渔船。

一方面,在中国军方和海监展开行动的当天,21日下午已经抵达北京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Martin E. Dempsey)正在对中国展开为期5天的访问。尽管美国国务卿克里(John Forbes Kerry)曾经在国会质询上说,邓普西访问中国是为了朝鲜半岛问题而来,但是他的到访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的接见,讨论包括台湾问题在内广泛的两军关系。钓鱼岛问题就必定在日程之中。据近日邓普西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所称,中国领导人确实在会见时反复强调了钓鱼岛是中国核心利益的观点。因此,中国23日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对美日的严厉警告,意在展现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

另一方面,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1日向靖国神社赠送供品,副首相麻生太郎等3名内阁成员参拜了靖国神社,23日日本168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而从日本传来的消息竟然是已经取得了美国的谅解。日本新闻网称,日本政府4月23日上午举行内阁会议,专门研究了麻生等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后引发的外交问题。会议认为,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得到了美国的默认和理解,并不会成为很大的外交问题。

日本对二战战后秩序的否定,必然成为东北亚的麻烦制造者。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阎学通亦指出,2010年的中日撞船事件中,日方抓扣了中国渔民。中方要求释放,但日本多次拒绝。这是日本故意制造事端。再如日前,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以所谓的科学调研为名派遣了10艘渔船赴钓鱼岛,这也是故意制造事端。诸如类似行为都是让钓鱼岛成为问题,而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有说辞)修改日本在战后通过的“和平”宪法,使其变为一个正常国家(normal country)。

阎学通认为,二战以来,纵然“和平”宪法中规定日本“永远放弃自己作为主权国家使用武力解决国际纠纷的权力”,但日本海上自卫队仍具备了数量可观的精良装备,一旦日本变“正常”了,就会拥有和美国同等数量的舰艇、武器,就会有权发动战争,也有权利驱逐美国驻扎在日本的士兵,日本绝不会让美国兵留在他们的领土上。那么,如此是什么意思?日本所要改变的是二战以来的世界体系,所要改变的就是基于美国提议、美国“贡献”和美国意识形态所形成的世界体系。

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需要的并不是制造与周边国家外交冲突的日本。中国对日本右翼巡航钓鱼岛的行为大力应对,是在提醒美国要对日本施加压力。在引导日本遵守二战战后秩序、敲打安倍右翼政府问题上,中美有着共同利益。

美国限于出手与麻烦两难

上述分析人士还指出,中国出动大批战机云集钓鱼岛与日本战机展开交锋,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擦枪走火撞机的风险要远远大于海上船只相撞。正在日本访问的邓普西26日强调,围绕钓鱼岛问题,中日之间如果发生不测事态,美军将尊重《美日安保条约》相关条款,协助日本进行防卫。中国不惜挑起军事冲突是对美国立场的针锋相对的反抗。中国冒险的大动作除了向美国表明中国捍卫主权的不屈意志之外,还表明了中国的钓鱼岛问题立场:不欢迎美国插足。

中美就中日钓鱼岛争端曾发生过一次不愉快的会谈。2012年10月23日美国特使访华时,曾当面反驳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有关感谢美国中立的言论,更强调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范围。当时在场的阿米蒂奇在近日出席中美鹰派学者研讨会时再次强调上述观点,称“美日关系是亚洲最重要的关系,日本对美国很重要”,并指出“如果盟友成为受害者,美国无法保持中立”。

在中日雷达照射事件之后,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 Kurt Campbell)曾向多维新闻坦承,钓鱼岛局势急剧升温,美国静默外交已经失败。美国要在钓鱼岛问题上发挥多少能量是显而易见的。阿米蒂奇也表明,“(这)不代表一定出兵,而是一旦有事会和日本紧急协商”,“我们希望和平解决”。他还进一步指出,“我们不关注谁拥有钓鱼岛,关注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

但中国并不想美国插手钓鱼岛问题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去年先于阿米蒂奇访问中国的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William Burns)到访日本,受到了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和防卫相森本敏的接见。而访问中国时,中国外长杨洁篪当天出席了一下见面会,就直接让职务对等的副外长张志军与他洽谈。尽管在此前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已经预告了伯恩斯要访华的消息,但是直到伯恩斯访华结束已经启程去缅甸,中国外交部的官方网站也没有伯恩斯的访问情况发布。伯恩斯访华并不受待见,中国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知道他来了。

无论是去年钓鱼岛问题激烈对峙时希拉里、伯恩斯接连到访中日调停,还是美国不断重申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美国强调的无不只有一点,那就是中日都要给美国面子。而中国的不理睬其实是在冷面正告美国:“你必须中立,中日之间的事和你无关。”

钓鱼岛争端,汇集了中国所有的战争创伤与屈辱。这种民族间的复杂情感,不是一句和平友好和冷静理智呼吁就能够摆平的。中国需要一次完胜、一次马到成功来大快民心,为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的勇士、牺牲的志士们的努力和血泪盖上勋章。中国不求美国能够做出贡献,只求美国不要添乱。

中国若能够成功逼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让步,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美国的让步。这既是给朝秦暮楚的朝鲜,也是给另一个跟班韩国,更是给欲挥师东进争锋的俄罗斯看的,对南海问题的解决有着广泛的示范意义。中国若在钓鱼岛上实现预定目标,既是彻底掌握了中美日三方势变的主动权,也打破了二战以来美国定调下的东北亚格局。因此在这样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上,主导权只能在中国手中。因此美国对钓鱼岛问题的非中立立场必定遭到中国的反对。

实际上,美国政坛也已开始出现对日本这个盟友不满的声音,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布里辛斯基表示,美国已经在私下敦促日本在钓鱼台问题上审慎行事。美国在钓鱼岛争议上一直不愿公开批评日本,但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台海域的船舰互逐,以及日本高官与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已经引起美国高度的忧虑。

华府观察家认为,美国已开始忧虑日本的行为,华府各界已出现日本是“麻烦制造者”的声音,因为日本频频刺激中国,正一步步把本就麻烦事缠身的美国拖入泥潭。朱成虎此番在中美鹰派对话上也指出,日方很聪明但缺乏战略议题,美国人要留意日本的这种伎俩,很容易被诱入。

原中国社科院台湾问题研究所所长许世诠表示,美日这一支柱同盟处于漫无目的的漂流状态。当前的美日同盟对日本和亚洲有利。但如果日本和美国平起平坐,美国在亚洲就会有麻烦(阿米塔奇认同这一点)。徐世诠表示,日本利用钓鱼岛问题绑架美国,如果美国不当处理就会出现问题和麻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30 20:03 , Processed in 0.015692 second(s), 20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