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回顾习近平吃包子事件在微博传播过程
时政新闻南都周刊 [微博
南都周刊
听众:756171人
+收听已收听
最新消息 12月27日 17:02
通过微信公众帐号"南都周刊"发布图文消息更多
一般来说,即使是国家领导人临时起意的“自选动作”,也得等新华社或者是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统一发布消息。不过这次,“习大大”在庆丰包子铺里吃了什么、说了什么的“秘密”,最先是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揭开和传播起来的。
实习记者_徐佳鸣 12月28日,早上6点,北京月坛庆丰包子铺门口辅路的停车收费员易昌荣接到交管部门的电话,被告知中午需要几个停车位,希望留着。 10点多,一名交警找到了他,让他把庆丰包子铺门口的车位给留着。中午12点15分,易昌荣被明确告知这人是个领导,要求他把车位看好。 五分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办副主任丁薛祥的陪伴下,走进了易昌荣身后的包子铺,排队、点餐、付钱、吃饭、和其他食客交谈、合影。 半个小时后,包子铺副店长贺媛丽把习近平送上一台日产碧莲小巴,目送车队离开。 相关信息披露后,据采访了看车人易昌荣的@吉四六说,在主席吃包子时,“有几辆车隔着红绿灯,停在马路隔壁。此外还有一辆武警的车在前面”。 截至此时,普通的中国网民并不知道这位提倡“自选动作”的总书记做了什么。以往,大众想看“自选动作”也得等新华社或者是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统一发布。不过这次,再等半个小时,“习大大”吃了什么、说了什么的“秘密”就快被揭开了,而最先揭开和传播这个事件的,是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 第二天,易昌荣接受《东方早报》等媒体采访说:“总书记是中午12时许来这里用餐,座驾是一辆考斯特,没有车队,没有戒严,习近平和几个人下车径直走进了包子店”。 官V大号“秒转” 围观开始于12月28日下午1点20分。加V认证为“时事评论员”的“四海微传播”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首发了这条消息。他称网民为“亲们”,并不无激动地说道:“我没看错吧?!习大大来庆丰吃包子啦!果断上图。”两张习近平取餐和收零钱的图片附在其后,像素水准一般,应该是手机拍摄,但发布平台显示为“360浏览器超速版”。 一分钟后,有900万粉丝的新华社认证账号“新华视点”转发了这条微博。也是一分钟后,这位难掩激动的博主才想起@“新华视点”和“央视新闻”两个央媒大号。截至目前,这条微博已经被转发了8900多次。 “新华视点”的这次“秒转”并不孤立,在腾讯微博上,账号“万丈乡愁”在下午1点29分用4个波浪符号“~”表达自己的激动,并向“小伙伴们”宣布:“猜猜我在庆丰看见谁了?就坐在我旁边桌啊,激动”,在他附上的照片中,习近平已经落座开吃,贺媛丽在旁站立。这位博主主动@了“新华视点”账号。 但显然更快手的是腾讯微博上的“央视新闻”,在1点30分实现转发,比被@者还快了一分钟。截至目前,这条微博的阅读次数超过2215万,评传次数超过2万。 如此看来,新浪和腾讯两大微博平台的两个不知名账号做了集中发布,并迅速得到两大官V的迅速转发,确实值得玩味。在大众媒体介入之前,两大官V描述的“多位网友目击”及配图8张,也全部来自“四海”和“万丈”二人。 “四海微传播”和“万丈乡愁”究竟是谁,自媒体平台上早有人表示好奇,也做了细致的考究。2013年4月“总书记打出租车”的假新闻事件中,新华社的两个微博账号,先是证实,又做辟谣,引得舆论哗然,新媒体的快速环境显然带给他们不少压力。 但官媒团队利用微博对领导人考察活动进行“准直播”,这并不是第一次,习近平上任后,“新华视点”就基本承担了这份任务,只是以往都是在直播“规定路线”而已。它还有一位民间兄弟,做“学习粉丝团”,这两个账号对习近平外出活动的追踪配合已经相当“默契”。 在习近平还是国家副主席的2011年11月,他曾在《学习时报》撰文“谈谈调查研究”。在那时,他就似乎为“吃包子”等亲民行为作出预告。文中说,“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避免出现被调研”。 对国家领导人来说,“走基层”是政治生涯中非常普遍的标准动作。但如何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围观时代传播“非常规”的自选动作,“吃包子”算是一次新的尝试。 细节挖掘战 有分析人士认为,官V大号的具体操作可能透露出现实并非“偶遇者拍照”这么简单,但其谨慎卖萌的态度,还是成功带出“习总套餐”这个热门话题。 习近平吃包子的3个小时后,“二两猪肉大葱包子、一碗炒肝、一碟荠菜,消费二十一元”的信息已经被记者挖出。但这远远不是该事件传播上的终结,相反,因为网民对政治新闻的各种边角料都极为热衷,该事件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继续发酵。 各大门户网站和新媒体平台迅速填充细节。在15点51分,《新京报》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题目是《习近平用餐包子铺 消费21元》,这可能是最早作出报道的传统媒体,但是其报道载体变成了网络。 在都市报大显身手之余,也有一些自媒体不敢落后,当天下午4点,资深媒体人@吉四六发出微博,说“现在这个包子铺已经被记者占领了。包子铺的经理在统计着记者的名片,小纸条上写了十几个了。一会儿会做一个统一的采访”。 于是,服务员史玲玉、收银员郭雪琴和她们的副店长贺媛丽与习近平对话的几乎每个字都被写了出来,晚上七点半不到,当天的《新闻联播》还没结束,网民们都知道习近平自己掏出25元付账这样的细节了。 @吉四六的微博发出10多分钟后,最具说服力的一段视频被放上网。其中,正在吃炒肝的习近平边吃边和随从聊天,并没有理会在他身边合影的其他食客,也没有安保人员阻拦这些形似明星粉丝、和总书记靠得有点近的普通人。 这段视频中有一句响亮的旁白,用京腔喊道,“餐巾纸,服务员,拿一袋”,与《新闻联播》里群众见到领导人的过分激动场面不同,这种轻松的神态后来也成为传统媒体补做“传统自选动作报道”的证据。 在12月29日出现的两段习近平排队的视频中,与领导人原声一起被听到的,也有传菜员“九个榨菜包子、一碗粥”的插话,这从侧面可以看到包子铺内的民众确实够淡定。 那个时候,不淡定的传统媒体也开始为“吃包子”定调。“冬日温暖正能量”,“习大大套餐百姓为何这么喜欢”等等标题开始出现。最终,《人民日报》在30日发出评论员文章《平民情怀最动人》,中央级媒体在发声之余,也暗含着此役收官的意味。 但这样做显然不够,在围观时代,还有很多人没搞清楚“炒肝”是什么,于是能回答最朴实问题的文章变得很火,其中一篇名叫《为什么习近平选择庆丰包子铺》,通过微信公号“大象公会”在朋友圈内广为传播。 一次政治亲民秀需要国营快餐,庆丰包子因而入选,这样的说法深入人心。尽管因“多人举报”而被删除,但在围观时代,这反而会激发更强烈的兴趣。 @萧含就是其中之一,他问到“习大大吃包子事,透射着平民情怀不假,然而若无周密安排,可能乎?首先一条,安全咋保障?”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本文的开头已经间接做了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