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话新闻] 李双江之子再度点燃中国人仇富仇官的怒火(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0:07: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凤凰网)9月6日晚,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一对驾车夫妻因为驶入时减速,而遭到后面一辆无牌宝马司机和一辆牌照为“晋O00888”的奥迪司机殴打。夫妻都被打得头破血流,打人者肇事后欲逃离未得逞。经核实,宝马司机15岁,无驾照,系著名军旅歌唱家李双江之子,其父军衔少将。

歌唱家的儿子压过“我爸是李刚”

偌大一个中国,各大城市早已是车水马龙,车祸以及车主之间的纠纷每天都在发生。两年前的浙江杭州胡斌飙车案,去年的河北保定青年李启铭撞人案,前者是富二代,在撞死一人后竟然笑言“可以用钱摆平”;后者是官二代,在撞死两人后竟然口出“我爸是李刚”之狂言。两次事件都在事发后迅速通过互联网成为公共事件,胡斌、李启铭均受到舆论的强烈谴责。

“我爸是李刚!”早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流行语。胡斌、李启铭虽然表现出了对生命的漠视,但还没有狂到不允许路人报警的程度。李双江之子李天一的行为又将公共舆论推向新高。不仅和同伴一起挥拳暴打前行减速车辆的司机及妻子,而且还打人后威胁众人:“谁敢打‘110’?”,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狂。

网络是社会的放大器

倘若在以往,上述事件在中国爆发成公共事件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处理结果很难让受害方满意。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社会事件的放大器,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如果具备新闻传播的热点元素,那么,瞬间就可能成为公共事件,从风靡互联网到风靡报刊、杂志、电视,甚至还会成为民众街谈巷议的话题。

李天一打人事件之所以能迅速爆红,最大的原因显然是因为他是李双江之子的这一特殊身份。当然,即使他身上没有李双江的光环,也照样可以让公众瞩目,因为他尚未成年,而且所开的车辆为无牌宝马。在以前,我们只能看到富二代、官二代骄横跋扈,如今,李天一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名二代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

其实,名二代只是李天一的主要身份,在他的身上,还兼具富二代和官二代这两种身份。李双江作为中国的著名歌唱家,早就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可以给儿子买宝马车。李双江的军衔与彭丽媛、宋祖英同级,属于军队高级文艺长官,所以,李天一是名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的三位一体。

仇富、仇官是制度挤压出的中国特色

三十多年跛足的改革虽然让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重新成为中国社会的写照。连活人进火葬场、智障人进黑砖窑,这样的事情都能发生的国家,还有什么离奇的悲剧不能生产?中国社会有太多的歧视、不公、血腥,与和谐口号可谓十万八千里之遥。

中国独特的制度孕育了不计其数的中国特色,仇富、仇官亦位列其中。在每一次有关富二代、官二代的负面新闻出现的时候,公众的仇富、仇官情绪便汹涌澎湃。每当此时,一些官方媒体便对仇富、仇官者挥起道德的大棒。其实,在富人普遍为富不仁、官员普遍为官不仁的当下,公众对其仇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正说明中国民众在不断觉醒。只要这种仇恨不是太过分,就会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

李双江之子李天一的狂暴可以说再一次点燃了中国人的仇富、仇官怒火。在舆情汹涌之初,北京警方竟然将李天一以“未成年不构成犯罪”为由释放,在看到舆论压力太大之后才重新将其拘留。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因为此事成为公共事件,李天一必定逍遥法外。

社会制度孕育狂徒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此前,李双江曾骄傲无比地对采访他的媒体记者称:“我儿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此事的发生可以说扇了李双江一记耳光。在整个中国,将娇生惯养的儿子视为栋梁的富人、官员、名人不知道有多少。李双江在事后向被打者道歉称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其实,这背后岂止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样都难辞其咎。

不可否认的是,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和国家,都不缺少李天一这样的纨绔子弟,只是,在今天的中国,这样的孩子却特别多。除了家庭、学校、社会出了问题,更应追究制度性根源,在一个民主、法治社会,绝不可能频繁地出现这类狂人。

经过媒体的深挖发现,李天一所驾驶的宝马车迄今为止共有32次交通违章记录,一再违章,交管部门却视而不见,这无疑是法制的纵容。中国的警察在抓捕各类敏感人士的时候都是高效率,但在惩罚权贵阶层的车辆违章,却表现得如此低能,实在是令人愤怒。

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是,李天一所打的是国防部长梁光烈秘书的亲戚,难怪警方的态度会突然180度大转弯。显然,接下去,李天一这一方和挨打的那一方不仅仅是法律的较量,更是权力的较量。在宛如兽类丛林的中国社会,富二代、官二代、名二代肇事丑闻源源不断,公众的仇富、仇官怒火也会火上泼油越燃越高。

113.jpg (30.94 KB, 下载次数: 101)

11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10 21:12 , Processed in 0.015040 second(s), 20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