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国] 法前文化部长出书谈卢浮宫改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09:37: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13.63636302947998px]



[size=13.63636302947998px]卢浮宫是法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地标,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殊不知,20多年前卢浮宫不是现在这番模样,它破败失修,缺乏维护,遭到忽视,经历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得以重生,闻名世界。

[size=13.63636302947998px]武汉《长江日报》15日报道,《新卢浮宫之战—卢浮宫浴火重生记》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作者雅克·朗格为法国前文化部长。本书记录了卢浮宫始于1981年,长达20年的改造历程,披露了不少不为人知的细节。“金字塔”是卢浮宫改造的标志性工程,其设计者是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近日,记者采访了本书的译者、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他说,本书揭示了不少以前不为人所知的新内容。

[size=13.63636302947998px]“把建筑专家们吓着了”

[size=13.63636302947998px]1984年1月24日,《法兰西晚报》发表了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模型照片,首次将这一设计公布于众。从此,舆论战火被点燃。

[size=13.63636302947998px]《自由巴黎人》以《令人惊讶的中国金字塔》为题,发表文章,称“金字塔”“奇形怪状”,把建筑专家们“着实吓着了”。艺术批评家安德烈·费尔米热尔撰文《死人之屋》,直指贝聿铭设计愚蠢,将卢浮宫变成死人之屋……

[size=13.63636302947998px]1985年初,“金字塔”正式开工后,第二轮“战斗”开始了。反对派成立反新卢浮宫委员会,指责“金字塔”构成了“对文物古迹的重度破坏”。当年2月,建筑师公会联盟主席德拉波特致信总统,表示将新卢浮宫的设计交给外国人,一个美籍华人,令人愤怒。

[size=13.63636302947998px]作为赞成派,雅克·朗格对“金字塔”作出正面评价:“金字塔既简约又高雅。它正如贝聿铭自己所说,属于一切时代的艺术,属于全世界的艺术。”

[size=13.63636302947998px]与此同时,面对指责声,贝聿铭坚决捍卫自己的设计理念,认为自己的解决办法是好的。“我来自中国,一个具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它有令人自豪的过去,但那是过去。法国人非常眷恋过去。”

[size=13.63636302947998px]“模拟”赢得一片叫好

[size=13.63636302947998px]5月1日,应希拉克要求,一个真实大小的“模拟金字塔”出现在卢浮宫广场,供全社会考察。对此,贝聿铭心存顾虑,担心模拟会产生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size=13.63636302947998px]在随后的5天时间内,巴黎人和游客纷纷来到“模拟金字塔”前,一睹为快。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大部分参观者被吸引了,并大为叫好。希拉克表示,此时才意识到它的比例很完美。之后,反对的呼声偃旗息鼓。

[size=13.63636302947998px]在此之前,很多人以为“金字塔”是简单地放置于地面,没有任何附带结构,而且非常巨大,会超过周围建筑。“事实胜于雄辩,人们一看到模拟出来的样子,马上意识到玻璃金字塔与老卢浮宫的比例关系非常和谐”,董强表示,将公共设计以模拟实景方式呈现,对于向普通大众征求意见非常有效,值得文化建设者借鉴。

[size=13.63636302947998px]最大的挑战是玻璃

[size=13.63636302947998px]对于“金字塔”而言,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主材—玻璃。贝聿铭的要求是玻璃必须是安全系数极高的、完全平面的、完全透明的,以便从金字塔的内部看外面的卢浮宫时,没有任何变形,包括因为玻璃颜色而造成的改变。

[size=13.63636302947998px]几乎所有的专家都知道,完全透明、无色的玻璃是不存在的。贝聿铭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不愿意放弃这一想法。

[size=13.63636302947998px]几天之后,贝聿铭手上拿了一块玻璃,向合作伙伴展示。它是完全透明的,由德国人制造的,用于喷气式飞机。但这种玻璃只能用于面积很小的地方,否则不耐用。贝聿铭请制作企业进行研究,最终促使工程师研制成一种几乎完全透明的玻璃,并且可以在大面积上很牢固。

[size=13.63636302947998px]对于这场“金字塔之战”,董强表示,从文化研究角度来看,贝聿铭的“金字塔”的产生意义深远。“这是一种极其大胆的创作,同时兼顾了实用、美观和象征意义,兼顾了民族意义与普世意义。”

[size=13.63636302947998px]法语翻译家、文学研究家董强:我们对卢浮宫的了解还非常浅

[size=13.63636302947998px]听过雅克·朗格口述《新卢浮宫之战》的大致内容后,董强便产生浓厚的兴趣,“翻译这本书,可以说是为国家的决策层和读者群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产品。”董强说。

[size=13.63636302947998px]卢浮宫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欧洲景点之一。“我们对卢浮宫的了解还非常浅,属于漫画式的游览阶段”,董强指出,中国游客喜欢拥在卢浮宫著名藏品前照相,却意识不到卢浮宫的博大和丰富,更不知道它的改造过程,以及在大众娱乐和文化品位之间找到平衡点的过程,还有法国人对文物拯救和保护所表现出的观念等等。

[size=13.63636302947998px]“比如说,卢浮宫学校是培养文博管理高级人才的,就开设在卢浮宫里;科学与艺术紧密相连,许多先进的仪器,就在卢浮宫地下,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辨伪、修复等工作。”“今天的卢浮宫完全是一番新面目、新气象,这个建筑完全活了起来。你能感觉到,它今天能够成为这个样子,是有许多人在后面努力,是有故事的。”董强说。

[size=13.63636302947998px]当下,我们应如何审视这个伟大的博物馆?董强说:“卢浮宫是一个小宇宙,是世界文明的浓缩,是我们可以长久徜徉的地方,这里面不仅仅可以令人产生‘达·芬奇密码’的灵感,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我们去解开的谜。它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意识到世界的多样化。”

[size=13.63636302947998px](消息来源:武汉长江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7 05:14 , Processed in 0.027714 second(s), 23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