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91岁李光耀病重牵动世界舆论原因(图)文章来源: 新京报
今年2月5日起,新加坡开国之父、现年91岁的李光耀因重度肺疾入院医治。昨日,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李光耀因感染病情出现恶化,目前医护人员对李光耀使用抗生素,并密切监控其病情。李光耀的病情,成了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
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模式能否保持活力
新加坡模式的核心部分,折射了李光耀作为主要建构者其个人的思想文化背景,如英国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法家思想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等的糅合。
从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起到2011年淡出政坛,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31年,担任内阁职务52年,在新加坡政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期间,新加坡用了不到40年时间,从一个缺乏经济禀赋和安全保证的弹丸之地,跃升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并进入发达国家之列。其发展轨迹,被总结为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各种尝试之间,有明显的分野。概括起来,是在精英治国机制主导下推行威权法治主义、发展主义、贸易开放主义和社会福利主义的结合。这种结合,最终让新加坡形成了廉洁政府架构、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高积累的财政模式和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应当说,新加坡模式的核心部分,折射了李光耀作为主要建构者其个人的思想和文化背景,如英国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法家思想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等的糅合。将混杂思想上升为治国理念,并转化为高效运作的行政体系,历史上不乏失败案例。但新加坡模式最终获得成功,这显然不能由偶然解释。
新加坡模式的成功,在于契合了其实际国情。新加坡模式酝酿和形成之初,面临的是华族和马来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种族冲突、经济基础落后、高失业率、国内市场没有发育等一系列挑战。统一社会价值、寻找经济驱动力、安定周边环境等工作,既不能交与前宗主国,也没有成熟的社会组织可以分担。让最聪明的人进入政府,由政府主导社会和经济事务,强调秩序先于民主,几乎是唯一选择。这种选择因李光耀及其主要领导团队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推进制度化的自觉性,而最终得到保证。
很大程度上,新加坡模式证明了非西方价值形态的后发国家也能取得成功,且有能力构建新的国家价值体系。李光耀、马哈蒂尔等人提倡的亚洲价值观,其主要支持依据就是新加坡模式。这也让新加坡模式对其他后发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中东最成功的酋长国阿布扎比、迪拜就部分移植了新加坡模式,以政府高积累资金发展了城市国家。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也将新加坡模式视为“他山之石”。
当然,2011年新加坡大选人民行动党仅获得60.14%的得票率,新加坡模式也面临塑造了保姆国家、裙带资本主义的指责。虽然形势要求李光耀的后继者变革,新加坡模式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但毫无疑问,新加坡模式是李光耀留给后人的最大政治财产,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政治价值,仍将在今后显现。□徐立凡(专栏作者)
“平衡外交”:李光耀眼中的小国生存之道
从某些方面讲,李光耀的对华政策的确有一定的两面性。这主要源于他的平衡外交理念,但由于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左右逢源只是理想状态,运用不当会对新加坡产生不利影响。
李光耀被尊为新加坡的“国父”,不仅是因为他是新加坡“建国”元勋,更是新加坡“立国”功臣。论面积和人口,新加坡都属于蕞尔小国,但在亚洲乃至世界上又独具影响,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李光耀。
新加坡要立足,首先要在经济上做到虽小犹强。新加坡本弹丸之地,资源自然十分贫乏,别说矿产能源资源,连淡水都无法自给自足。独立之初,新加坡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李光耀一再告诫政府和国民,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新加坡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就在经济上迅速崛起,取得备受世界瞩目的成就。
新加坡要立足,还要做到外交上以小搏大。独立建国后,新加坡面临复杂的周边政治和安全环境,冷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美苏争霸波及东南亚。可以说,新加坡如何在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大国的夹缝里寻求生存,继而获得影响,是李光耀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小搏大,这成了李光耀外交战略思想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李光耀曾经说过,在一个地区,要是有两个以上大国的竞争,小国就有了合纵连横的空间。李光耀以奉行平衡外交著称。首先是借鉴不结盟思想,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但不建立正式盟国关系。其次,采取类似于瑞士那样的中立政策,多交友,少树敌,尽量在对立双方不选边站。再次,不选边并不意味着不发声,而是选准议题、找准时机,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立场,彰显新加坡的存在和影响。
在对华关系上,李光耀的平衡外交也有充分表现。身为华人,浸润过儒家思想,李光耀对中国是相当了解的。李光耀数十次访华,为中新关系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因此被称为“中国的老朋友”。他认为,中国崛起不可阻挡。他认定,海峡两岸统一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又注意到,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李光耀表态希望美国能够继续出面制衡中国,还告诫日本、印度等国,对中国成为强国提高警惕。从某些方面讲,李光耀的对华政策的确有一定的两面性。这主要源于他的平衡外交理念,当然也与他的意识形态理念有关系。李光耀总希望能够在国际上左右逢源,但由于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左右逢源只是理想状态,运用不当会对新加坡产生不利影响。
李光耀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不过这并没有削弱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无论在任上还是卸任后,李光耀都是很多国家的领导人愿意会见、听取看法和意见的对象。李光耀曾在书中写到,他崇拜的领导人包括戴高乐、邓小平和丘吉尔。这些大国领导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为了国家,意志坚强、永不放弃。作为小国领导人,李光耀从这些领导人身上汲取了领导品质。
在短短几十载里,李光耀让新加坡在狭小的地理空间里,创造出足够大的生存空间。“别人会以什么方式铭记我,我决定不了。生活中,我只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李光耀如是说。他的一生已经给新加坡留下丰富的遗产,值得新加坡珍视。而其小国生存之道,其中的一些道理也值得大国思考、借鉴。□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事实+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一生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不仅是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也是新加坡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广东省大埔县党溪乡。他从小受英文教育,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并于1940至1950年分别在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和中殿律师学院学习,1950年获中殿律师学院律师资格。
1950年,李光耀返回新加坡,之后曾担任律师和工会法律顾问。1954年11月,他与一些从英国返回新加坡的华人,以及当地受华文教育的左派学生和工会领袖成立人民行动党,并任秘书长。次年,他在新加坡首届选举中当选为立法议会(后改称国会)议员。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而人民行动党也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选举中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
1963年9月,新加坡同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继续任新加坡总理。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共和国,李光耀担任共和国总理。
1990年11月,李光耀卸任总理一职,于次年任新加坡总理公署高级部长;1997年任内阁资政,2001年11月连任。
2011年5月,年近九旬的李光耀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他不会在新一届内阁中担任职位。
李光耀与中国领导人私交甚好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李光耀就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会晤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多位中国领导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制定方面有重要影响,并支持海峡两岸统一。
2005年5月,李光耀被复旦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8月来华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李光耀与妻子育有两子一女,其长子李显龙为新加坡现任总理。(腾讯新闻综合中新网、国际在线等报道)
|
-
2.jpg
(29.15 KB, 下载次数: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