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女小渔》、《心动》到《20 30 40》,张艾嘉的每一部作品都以其别致的细腻与温情让我心水。日前在京超前点映的《念念》亦是如此。 影片故事由现实与回忆两条穿越时空的线索并置铺开。“回忆”发生在台湾以东的离岛——绿岛。阿男与阿妹的母亲不甘于小面馆的枯燥生活和丈夫的暴虐粗鲁,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带着阿妹离开了家。“现实”发生在繁忙的台北,女画家育美、拳击手阿翔和导游育男。育美意外怀上了阿翔的孩子,却犹豫不决是否要做妈妈;阿翔有着冲入奥运会的梦想,但眼疾却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育男一边想要在台北的茫茫人海中寻觅“阿妹”,一边无法割舍绿岛上年迈的父亲。接近而立之年的三人,与“过去”纠缠不清,对未来彷徨不已。 《念念》非常的台湾。你能从中品出侯孝贤的朴素静美与杨德昌的冷静睿智,但作为一位女导演,张艾嘉身上更为独特的地方在于温柔从容的女性书写。《念念》的光影时空是一片“无父”的土地,育美和育男的父亲只是一个在促狭的面馆之中、昏黄的灯光之下,讲着一口闽南话的伛偻背影,而两兄妹关于生命与自然的更多体验,似乎都与母亲连接。母亲在每天睡前给他们讲美人鱼的故事,带他们去海边送水洼中的小鱼回家,赞美他们小小的才华,呵护他们自由的天性。母亲的任性出走,让两兄妹心中一直盘桓着一个问题:“妈妈为什么要带我走?是为了我,还是为了她自己?”(育美),“妈妈为什么要带妹妹走?是不是我对于她来说,根本不重要?”(育男)。阿翔的父亲是名海员,走遍全世界的港口,最终也在海难中葬身于碧涛。责怪父亲的缺席与失职是阿翔的心结,同时也让他怀疑自己是否能成为一个好爸爸。三个人抱着残破的过往,举步维艰,心中郁结的问题,追问着“回忆”的时空,但却永远等不到对方的答案。 《念念》的英文名字叫做“Murmur of the Hearts”,直译过来就是“心的呢喃”。人之所以有执念,皆因放不下。越得不到答案,越想追问下去。一钻牛角尖,就堵死了自己的所有出路。情到深处,影片以一种超现实的幻想给予人物一点启示:育美遇见了奇怪的穿西装的无影子男人;阿翔在海边垂钓,遇到极像父亲的男人,与他打了一场拳击;育男在台风之夜,误入了一家神秘的酒吧,梦回了年幼时的绿岛,遇见了年轻时的母亲。一切机缘,仿佛应了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等心执著得累了,一转身,就看到出路了;一松手,就放下了。 为了本片,张艾嘉翻唱了李宗盛的那首《爱的代价》作为宣传曲。我以为,整部影片,导演都在描摹这句:“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好像年轻时多么执著、多么不甘心的事情,到了一定的岁数,都会自然地与它们和解,对父母,对梦想,对生活。当人能够直面遗憾与恐惧,心仿佛就找到了一个家。 我喜爱张艾嘉的一点是,她敢于直面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困惑,这一点在《20 30 40》中展现的更为透彻。她不装嫩,也不故作成熟,就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处理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议题,让人感觉分外舒服。时间不仅带走女人的姣好容颜,也带给女人千金难买的智慧。如今,62岁的张艾嘉,交上了《念念》这份答卷,让观者体味着生命走在后半程的那份从容与恬淡,这种感受好比:六七岁的时候,你相信小美人鱼的故事,是因为对生命的憧憬与幻想,而六七十岁的时候,你会再度相信美人鱼的故事,是因为对生命的感激与祝福。 来源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