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 还不如妓女:周恩来最瞧不起的人是谁?(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07:55: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不如妓女”:周恩来最瞧不起的人是谁?(图)文章来源: 书摘

本文摘自《聆听历史细节》 作者:王凡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顾顺章一举摧毁中共中央机关的计划虽然没有得逞,但他的叛变还是使中共地下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正在营救中、马上即将出狱的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恽代英,被他指认出来,枪杀于苏州军人监狱。6月,他带人在香港逮捕了另一位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打入国民党特务机构、并已居于要害位置的钱壮飞、李克农、胡底、宋再生等人,被迫脱离原工作岗位。原在敌特机构中为中共服务的重要官员杨登瀛等人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羁押。
中共中央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上海坚持工作,无疑更增加了特科工作的责任和难度。1931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刚调到特科不久的潘汉年得到消息,立即报告给周恩来。
周恩来获悉总书记被捕,马上布置营救,可不久又有向已叛变的消息传来。尚不到一天,周恩来等对此将信将疑。向忠发知道周恩来住所,并有钥匙,如若叛变,必会带特务前来搜捕。周恩来迅速搬进四马路外国人开的都城饭店。为了查证向忠发是否真的叛变,周恩来指示特科三科科长谭忠余亲自带人监视自己原来的寓所。
谭忠余亲自带领一名红队队员,在小沙渡路摆了个馄饨摊。半夜时分,他们看到一队特务押着一个人来到周恩来的寓所,并用钥匙打开后门……很明显,向忠发叛变的消息是确切的。当那队一无所获的人从周恩来寓所出来时,馄饨摊已经不见了。
周恩来并未在都城饭店长住,在核实和确认向忠发叛变的几天里,他和邓颖超暂时分手,躲避到了谭忠余和周惠年的家中。周惠年回忆道:周恩来来后,和谭忠余同在大床歇息,她则搬出小床睡到另一处。由于风声很紧,周恩来只能昼伏夜行,等天色昏暗后才化装外出活动。周惠年说:周恩来化装后像个日本人。有一次,周恩来因事急匆忙更衣,结果把两只脚伸进一条裤腿里,逗得在场的人直乐。
向忠发是怎么被捕和叛变的呢?这与顾顺章叛变也有些关系。周恩来收到从钱壮飞处传来的情报后,立即安排向忠发等中共领导迁往新居。可这个1928年非常偶然地成为中共总书记的向忠发,早已丧失了革命意志,不理党务,与一个叫杨秀贞的风尘女子姘居厮混。顾顺章曾为杨秀贞介绍了个女佣,供她支使。
虽说一网打尽中共首脑的计划落空了,但稔知向忠发习性的顾顺章认定只要找到那个女佣,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向忠发。他最终找到了已和杨分离的女佣,经威逼利诱,女佣供出杨可能于数日后到一裁缝铺取衣服。顾逼她尾随杨,探明杨的新住址。
数日后,杨果然到裁缝铺取衣服,女佣遂尾随其后,偏巧这一切被躲在杨住所的向忠发看见了……顾顺章又扑了个空。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出于对党的最高领导的负责,要向暂时同自己住小沙渡路。可6月21日,向非要见杨。周不得已同意他们见面,但反复叮嘱不能留宿,可向无视周的警告,在杨处留宿,于第二天租车返回时,被人指认逮捕。
未等特务动刑,向忠发就叛变了,并供出和杨秀贞住在一起的任弼时夫人陈琮英。特务们随即逮捕了杨秀贞和陈琮英。她俩均遭受特务的严刑拷打。然而,杨秀贞同中共党员陈琮英一样,始终没有吐露与中共的关系,还是向忠发出面要她说实话。周恩来在后来得知这一情形时说:向忠发的节操还不如一个妓女。
顾顺章、向忠发相继叛变后,由三人组成的中央特委只剩周恩来一人,许多较早从事特殊任务的同志被迫离开原工作岗位,转移到中共武装割据地区。
在周恩来、陈赓、李克农、钱壮飞等离开上海后,谭忠余也更难在上海立足,于是党组织决定派他们夫妇到鄂豫苏区工作。谭忠余到红二十六师任师政委,周惠年则到了苏区特委的妇女工作委员会。她的主要工作是动员民众参加红军,向广大妇女进行宣传,积极支援前线作战……
由于敌强我弱,红二十六师与驻守当地的国民党罗其江部周旋得异常艰苦。仅仅几个月,红二十六师就在一次激战中,被罗其江的部队打散,鄂豫苏区随之丧失。原本公开活动的谭忠余、周惠年被迫转入地下。可在鄂豫地区,谭忠余一口的上海话很容易暴露身份,于是党组织决定他们夫妇返回上海。

333.jpg (12.81 KB, 下载次数: 94)

33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22 07:49 , Processed in 0.017196 second(s), 20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