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張明行 于 2011-10-5 00:35 编辑
想到巴黎,就不能不想到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大巴黎計畫的完成,象徵的不僅是建築師成為城市改造的魔術師,更代表了政治家對文化的宏觀視野與氣度。
巴黎被稱譽為文化之都、藝術之都、時尚之都、浪漫之都,更是建築之都與城市中的城市。這樣的巴黎,其實是奠基於十九世紀的改造。當年,在拿破崙三世的統治下,於1853年開始,由奧斯曼
(Haussman) 主導的都市規畫,大刀闊斧地改造了巴黎,將道路、建築、公共設施、土地經營完全整合。
奧斯曼用幾何直線規畫城市,徹底改造了巴黎繼承自中世紀城市的結構。新的城市規畫,企圖對抗當時霍亂病的蔓延,和星火燎原的革命。新城市美學,層次分明的幾何線條設計,與街道的拓寬,建構了城市基本秩序,更進一步體現在公共衛生與商業利益的新城市價值觀。
二十世紀末,法國總統密特朗,傳承了奧斯曼以大計畫改造巴黎的願景,提出了包含各類型文化藝術的公共建築在內的大巴黎計畫。這個將法國所有重要的文化建設,集中建設於巴黎的概念,源自1970年代。在最後一棟建築物:國家圖書館於1995年落成後,這個歷經三十年和四任總理的理想,方得完成。
密特朗就任前,就已經推動完成的公共建築,有龐畢度中心 (Centre Pompidou),拉維雷特公園 (Parc de la Villette)。其後在他任內十四年間,耗資一百五十億法朗,推動完成包括阿拉伯文化中心 (Institute du Monde Arabe)、音樂城 (Cité de la Musique)、新凱旋門 (La Grande Arche de la Défence)、大羅浮宮計畫 (Grand Louvre) 等十四項大型文化建設。
1990年代的巴黎,因而成為世界一流建築師的表演舞台,並提供了法國中生代建築師與國際建築師同台競技的機會。
在大巴黎計畫中,以法國最重要的博物館羅浮宮增建計畫最引人注目。密特朗諮詢了全世界的博物館館長,為巴黎推薦最優秀的博物館建築師,當中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獲得一致認同。密特朗因而在國會獨排眾議,將羅浮宮增建計劃直接委託給貝聿銘。
大膽的玻璃金字塔造型,初期讓高度重視文化資產的法國群眾無法接受,引起的爭議與反對的浪潮,與巴黎鐵塔興建初期類似。密特朗冒了極大的政治風險,讓貝聿銘的創意得以具體實踐。結果證明:現代的創新,將成為未來的歷史。十年後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已與巴黎鐵塔一樣,成為法國民眾最值得驕傲的巴黎地標。
密特朗接受建築的大膽創意,堅守公共建設的最高品質,並且給予幾乎沒有底限的預算支持。大巴黎計畫因而達成。不僅觀光客倍增,羅浮宮金字塔、國家圖書館、科學及工業城大量使用玻璃,將公共建築透明化,在建築科技上作了相當大的突破。
大巴黎計畫的完成,象徵的不僅是建築師成為城市改造的魔術師,更代表了政治家對文化的宏觀視野與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