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 各地人均寿命差异大,为何京沪过80云南不到70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06:0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2030年中国的各项健康指数做出合理预期。

纲要指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通俗而言,出生于2030年的国民,平均可以活到79岁。所以这个数字跟我们没关系了吗?当然不是。

人均预期寿命是国际通用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之一。这一数字必须根据当前人口环境和各项制度计算得来,因此该指标更多是体现当下,反映当前社会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情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9岁。分省来看,人均预期寿命有所差异:北京、上海两市均已超过80岁,预期超过70岁的有26省(市、区),青海、云南、西藏三地预期寿命处于68至70岁区间。

注:平均人均预期寿命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计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虽然上海、北京污染严重雾霾高发,青海、云南、西藏空气环境质量优秀——PM2.5值小于京沪,水质状况优于京沪,但前者的人均预期寿命比后者长逾10岁。出现这一差距的原因何在?我国能否实现2030年的健康指标?

经济收入:起决定性作用

据人口学家萨缪尔·普勒斯顿研究,经济收入和人均预期寿命之间存在着强相关关系。通过对全世界各个国家进行经验研究,普勒斯顿发现,一般来说,出生在富裕国家的个体要比生活在贫穷国家活得更长久。这一发现被称为经典的“普勒斯顿曲线”(Preston Curve)。

来源:维基百科

换言之,平均预期寿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以人均GDP衡量)的国家,其人均预期寿命就越长。那么两者之间联系到底有多紧密?

数据显示,人均GDP差异对国家间预期寿命差异高低的影响率超过70%。塞拉利昂的人均预期寿命最短,只有48岁,香港和瑞士的人均预期寿命则最长,达到83岁。

由世界银行官方微博提供的117个国家从1980-2011年的历年数据显示,人均GDP和预期寿命之间甚至还存在着更广泛的联系▼

这份涵盖范围更广的图表还显示,人均GDP对国家间预期寿命差异的影响率为74%。可以说,人均GDP对人均预期寿命有着决定性影响。

这一规律具体到国内各省之间依然奏效:在不考虑遗传、教育、医疗、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各省的经济收入与其人均预期寿命值之间关系密切。

取2010年各省人均预期寿命和当年各省人均GDP数据制成图表,可发现两条折线趋势大致吻合,经济收入偏低的地区人均寿命同样偏短

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2010年人均预期寿命排名中,排在前15个省(市、区)中有13个属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排在后面全部为内陆省份。东西部人口的经济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地之间的人均寿命差异。

尽管几乎四分之三的预期寿命差异是取决于人均GDP,但这也意味着四分之一的预期寿命差异是取决于其他因素——事实上,预期寿命是一个衡量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非常敏感的指标,因为其综合反映了医疗服务、环境、教育和其他生活质量指数以及纯粹的人均GDP影响。

重大疾病患病率:重要因素

重大疾病,如艾滋、癌症、心脏病等恶性疾病,是制约人们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含死亡)超过1万例的省份有15个,分别是安徽、上海、湖北、浙江、江苏、北京、湖南、贵州、重庆、新疆、广东、河南、广西、四川、云南。这些省份中,除广东、上海、江苏、北京外,其余11省人均寿命值排名都在前十名以后,当中又有7个省排名在最后十位。

就人均预期寿命不足70岁的云南而言,它是我国艾滋病例(含感染者和病人、死亡人数)最多的省份,超过10万例,而全国病例为65.1万。这表明,云南省的艾滋病例约占全国的15%。截至去年10月,云南省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7634例,依然居全国首位。

人均寿命排名倒数第三的青海,其胃癌发病率居全国首位,食道癌、乳腺癌、肺癌发病率在全国也属前列。摄入过多的食盐、高盐的盐渍食品、青海人喜欢的含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酸菜等腌制食品,是诱发胃癌的重要因素。

高海拔、高寒、缺氧的地理环境,也使该省近年来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些疾病因素使GDP排名本就垫底的青海人均寿命值更趋减少。

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这些地区,其癌症发病率并不低甚至排名前列,肺癌发病率也比污染更严重的京津冀地区要高,但它们却是人均寿命最高的地区。为何会出现这个现象?

经济学博士李晓鹏曾撰文解释道,原因在于,和癌症发病率相关性最高的不是抽烟或者接触什么致癌物,而是年龄,年龄越大癌症发病率越高。

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增长快、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多,导致其人均寿命上升,大家可以活得更长了,老年人比例更高,所以癌症的发病率就迅速上升。简言之,经济发展延长了人均寿命,从而提高了癌症发病率。这一发病率很大程度上是在高寿命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虽然癌症数据均居高位,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背后的诱因和真实情况截然不同。

必须明确的是,无论人均GDP还是重大疾病患病率都不与人均预期寿命构成因果关系,人均预期寿命的高低是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文中所提及省份是人均寿命与GDP和重大疾病患病率高度相关的地区,不能代表所有省份的人均预期寿命都是这两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人均预期寿命79岁,如何实现?

健康是人人都该重视的一个问题。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5年内要实现的目标是: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平均每5年增长1岁,相当于达到美国2015年的人均预期寿命水平。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得到了较大增长。根据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

1950年中国人平均只能活到35岁

1950年中国人平均只能活到35岁,1960年仅有36 .32岁,1970年中国人平均寿命达61 .74岁,1980年又增长了5岁,2014年中国平均寿命约75.8岁,世界平均水平是71.5岁。

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1岁,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4岁。总体来看,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位于前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5岁,也高于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水平。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澳大利亚、瑞士、新加坡、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均达到或超过了82岁,日本的总体预期寿命为83.7岁,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未来15年中国的国民健康水平将要填补预期寿命的这一差距,这将是一个并不轻松的任务。

中国过去高企的婴儿死亡率拉低了人均寿命值,但目前一些城市的婴幼儿死亡率已经减到了很低的程度,再降低有困难。

《纲要》也对婴儿死亡率提出要求,2030年婴儿死亡率要降低至6.5 ,仅比2015年减少1.6 。而纲要对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则提出将在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

要想达到79岁目标,重点还要看慢性疾病的控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指出,“我国目前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有差距,慢性病呈现‘井喷’态势。我国成年人中每10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每4人中有1人患有高血压,有不少人带病生存、生活质量不高。”,如果仅仅将健康的追求等同于医疗治病,不加强预防,就难以应对严峻的健康国情。

因此,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一是重“医”轻“防”的思路需要转变,二是慢性疾病需要得到有效治疗。

2015年,我国面向全体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增至12类。目前,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提供服务的人员数量仍较少,在面临数量巨大的随访服务、表格填写及重点人群管理等服务的基础上,还要面临严格的服务情况考核。

针对我国国民,需要加强社会动员,编写通俗易懂慢性病防治知识问答科普读物,寓慢性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5 05:59 , Processed in 0.017107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