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忆中的外婆 er30xkv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9:3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是每个夏夜外婆哄我睡觉时最喜欢哼的小调,那些年的夏天,这些童谣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漫漫长夜……   

  小时候经常喜欢到外婆家“小住”,这一“小住”便是十几天,害的外婆邻居家的刘奶奶总是取笑我,说“白眼儿狼”又来蹭吃蹭喝了(那时候农村有句俗语叫‘外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那里甥是姥姥家的小狗,吃完了就走’),当时听到这句话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的医院还任性的哭喊着,任别人怎么哄我都不罢休,现如今想来倒是很亲切。   

  母亲身体不好,不能时常到外婆家照顾,就经常“派”我看望外婆。夏天的夜晚,我和表姐妹们最喜欢挨着外婆在外面睡觉,带着凉席和扇子,仲夏夜,蝉鸣还未曾消停,习习夜风,吹在脸上,凉凉的,外婆会帮我们煽着扇子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当时还不懂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道理。现在看来,在那样的年代,外婆倒还是蛮前卫的,喜欢跟我们讲爱情故事。不过最喜欢的事还是与表姐们斗嘴了,因为姊妹当中我是最小的,未免口齿伶俐了些,她们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拿我逗乐,大姨家的表姐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丹丹,看外婆的几个女儿当中,就二姨(我的母亲)最不孝顺了,也不经常来看看外婆”,说完还用挑衅的眼神看我一下,听到这话我哪里肯罢休,对着外婆撒娇的说道:“外婆,妈妈是最孝顺您的了,你看,我一个月都有十几天在陪着您呢,有我代替妈妈还不够吗?”外婆听我如此说话总会怜爱的摸着我的头发,笑说:“是啊,就属你嘴甜”,听到外婆如此“偏袒”的话语,表姐们总会叫嚷着外婆“偏心”,我哪里肯服她们,仗着年龄小,别人不敢跟我计较,一直追着她们打,外婆还总是护着我,怕我跑摔了,离很远就能听到院子里时不时传来笑声和打闹声,显得夏夜的蝉鸣也逊色了不少。   

  春天的时候,外婆喜欢带着我们几个姐妹到野地里挖荠菜,刚发出芽来的很多野菜,我都叫不上名字,看到绿色的我统统挖过来,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不管能吃还是不能吃,在我看来它们的“长相”都一样。因此,外婆总会对我挖的东西严加检查,什么狗尾巴花、含羞草、细叶子的,外婆什么都认识,害我羡慕了好一会呢!鉴于我的“盲目”,外婆也就不把放希望在我身上了,这样也有好处,就是在他们挖野菜的时候我可以放风筝,春天的野地里,到处都飘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别提多好看了,只是我跑的不够快,风筝放的不够高罢了。不过那时候对什么东西的新鲜劲儿都是三分钟热度,风筝才玩了一会,就丢掉了,趴到地上找蒲公英是最好玩不过的,正值蒲公英飘絮的时节,用力一吹,絮就飞的很远、很远,那时候就听外婆说“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哪,哪里就是它的家”,还一度希望自己来世能够变成蒲公英,那该有多好啊!   

  挖完野菜就可以包饺子了,荠菜猪肉馅的,惹的人流口水,在配上外婆自制的蒸菜,那可是一绝啊,有在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应该知道,槐树花可以食用,但是在槐树花上拌点面,放上蒜泥,蒸来吃应该是很少见的,外婆就有这样的本事,可以把所有你想象不到的野菜、花草,变成人间美味。   

  那时候的农村人,喜欢自己家酿酒,哪家有女儿出生,便酿上一坛酒,放在桃花树下,待女儿出阁时在取出来,这便是“女儿红”了,外婆出嫁时便带了一坛“女儿红”来,也就是靠这坛酒外婆学会了酿酒的技术,她酿的“苦瓜酒”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还被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离别苦”,在外婆去世的一段时间里,我就靠“离别苦”度过了一段难过的时光……   

  外婆的身体一向很好,早上还向往常一样,煮饭、喂鸡,晚上就不能动了,说是得了脑血栓,外婆那样一个闲不住的人,这对她来说可是生不如死,外婆得病的那段时间,我一直陪在她身边,只要看到我,她就会紧紧握着我的手,好像想跟我一起去挖野菜,让我跟她学酿“离别苦”,外婆生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好在没受什么苦,对性格要强的她来说,死或许是一种解脱吧!   

  我已经很久没再挖过野菜,也再没吃过槐花蒸菜,甚至“离别苦”,也再没尝过,这些与外婆有关的任何记忆,我都不敢轻易碰触,每当听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样的童谣时,仿佛就能看到:某个夏夜,外婆抱着我,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场景,那样的外婆永远是笑着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3 09:47 , Processed in 0.019092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