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分享] 解放军学者:奥巴马有可能为连任孤注一掷打伊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1:1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理想成行 于 2012-1-13 12:18 编辑

2012年,西方军事力量仍不可小觑。图为2010年公布的资料照片,两架F-35战机从空中掠过。新华社
2011年,阿富汗战争步入10周年,却仍循环演绎着暴力主题,伊拉克残局以美军全面撤离为新的分割线,夺人眼球的利比亚烽火终结了昔日的“强人”权力,一波接一波的动荡蔓延阿拉伯地区……
2012年,在这个因传言和好莱坞大片而染上“末日”色彩的年份,西方的战争机器还会继续轰轰向前吗?在经济危机以及大选的双重压力下,西方的军事动向或许值得其他国家警惕。
【专家】孟祥青(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观察西方世界,为赢民心下“军事赌注”的例子并不鲜见。奥巴马是否会为拯救选举孤注一掷?可能性不能排除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北约军机在上空盘旋,地面建筑物瞬间化为废墟,伴随着妇孺的哀号与抗议者愤怒的目光,“强人政权”轰然倒塌,美国在背后为以小代价换来的成果微笑……
2011年,在利比亚上演的这一幕幕,不仅让军事冲突一词再度走入人们的视野,还让世界警惕地看到,西方的战争机器马力依旧强劲。
中东可能仍难逃西方炮火
走入2012年,多事的中东地区可能仍难逃炮火肆虐。
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与总统内贾德明争暗斗,西方各国制裁与威胁动武之声接连不断……2011年,这些内忧外患让伊朗走得好辛苦;2012年,这一屡屡陷入“核漩涡”的国度最有可能陷入一场军事冲突。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对其动武之声不绝于耳。该问题已成为美国及以色列震慑中东地区的一张牌,它们不时将此拿出炒作一番,以便在政治及外交上“得分”。
鉴于伊朗已成为美国在中东的心腹大患,2012年中,伊朗距离拥有核武器有多远,决定着其是否会遭受一场战争。如果以色列及美国情报部门,或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定伊朗拥有核武器已迫在眉睫,那么这场战争将在所难免。
与还在观察事态发展的美国相比,它的“小弟”以色列似乎已“按捺不住”。尽管不太可能对伊朗单独动武,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以色列将“大哥”拖入战争泥沼,也在意料之中。
除伊朗外,中东地区还潜藏着另一个“大火药桶”,它就是叙利亚。不过,与伊朗相比,叙利亚陷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较小。
叙利亚位于心脏地区。多年来,叙利亚支持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以及黎巴嫩真主党,在中东反美阵营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中东局势有着辐射作用。
如果叙利亚局势逐渐缓和,中东地区和平则有望实现;但若叙利亚滑向内乱,进而点燃哈马斯及真主党的怒火,中东可能将陷入大乱。因此,对西方国家而言,是否要搬动这一中东地区“制动阀”,需三思而后行。

亚太和中东都有潜在热点
事实上,在债务危机中忙选举的美国颇为疲惫。2011年,美国遭受了一场复合型灾难。
债务危机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伴随着民主共和两党在选举上的恶斗,已令奥巴马焦头烂额。
在2012年,美国的“军事马力”定不如前。奥巴马曾多次强调,放弃“先发制人”的武力打击,运用更多合作及和平谈判手段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如果他主动发起战争,无疑将是对其政策的巨大自我讽刺。从另一层面而言,奥巴马之所以会对军事行动“忍而不发”,无非是想平静连任。
但他一旦预见白宫易主,情况则将是另一番景象。奥巴马会否孤注一掷,以“武力”作为赌注,拯救选举困境?
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观察西方世界,为赢民心下“军事赌注”的例子并不鲜见。
比如,同样面临大选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就赢得了利比亚这场“军事赌博”。

除中东地区外,随着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外界也将更多目光投向了这片海域。
亚太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对美国而言,若想摆脱经济危机,绕不开与亚太经济活跃国保持长期机制化合作。
同时,亚太也是世界潜在热点最多的地区。美国认为,南海问题、台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潜在热点一旦爆发,将严重损害其安全利益。
2012年,美国与南海及周边国家,尤其是菲律宾、泰国的军事合作将有所加强。
同时,美国的军事同盟国日本,也将其自卫队从东北方向西南方向转移。可以预见,2012年,亚太地区将有更多军事演习上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10 23:58 , Processed in 0.016838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