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州] 温州:看转型之舰如何劈风破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4:1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州网讯 年年春来到,今年春更早。  2012年,温州又一次站在了春天的起点上。
  国际金融海啸波澜稍平,温州这艘“中国民营经济”冲锋舰在叩问新的航标。一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引发的阵痛,裹挟民间借贷危机如惊涛骇浪,拍打着冲锋舰,更考验着温州搏击风浪的意志与智慧。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温州向“现代化”航标阔步远航,铆足了劲向前,载得盛誉满满;当下的温州则正处“体质”嬗变、继续攀爬的重要节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转舵驶向“蓝海”,还是继续在“红海”中继续苦苦挣扎直至沉陷?这是决定温州经济命运的又一次重大抉择。
  此刻,人们倍加期待温州经济的选择。
  看成绩——经济转型的“基础工程”逐步夯实
  一个声音仍在余音绕梁:“一个地方发展与先进城市相比有差距、有不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后了却没有自知之明,自我感觉良好,在‘温水煮青蛙’中逐步走向沉沦。”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新一轮“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区域竞争态势,面对产业“低小散”多年郁积的沉疴,面对由民间借贷危机点爆一“戳”即破的投机泡沫,温州排出了更加紧迫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间表,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提速、大突破、大跨越。
  有人说,过去的2011年,在经济转型方面,温州政府鲜有大的动作。事实呢?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以前强台风一来,温州城区不少地方会积水内涝,如今这种现象少了。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这几年我们把地下排污管网健全了。管网在地下,人们自然看不到。
  过去一年,温州更多的是在建经济转型的“地下管网”——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
  经济转型升级就要有大手笔。
  拉长温州经济的“短板”,就需要更多的“补给”。
  大平台——温州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有新的发展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城市经济业态成长需要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的协调推进,这就要求有大平台来承载、来融合。
  去年,温州紧紧扭住新型城市化这个龙头,已基本构筑“1650”网络型大都市框架,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扩容改造,首批工业园区完成整合提升,为产业集聚“大、优、高、新”项目提供了大平台的保障,走一条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子。
  大项目——大项目是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体现在一个个产业项目之中,更需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配套建设。大项目带动,是为经验证明了的推动经济工作的有效办法。
  去年,温州以大项目促大投入,投资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跑出了浙江建设史上的“温州速度”。民间投资活力迸发,企业技改和服务业投资双双以两位数高速增长。
  大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本质上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最终要落实到实体经济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上。这就离不开产业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需要传统优势产业内产品创新和升级,需要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更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去年,温州积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中科院温州生材所挂牌,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了31%,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被列入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对象,制定实施海洋经济示范区方案和政策意见,一批大项目被列入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了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才会出现一大批“大企业”。如此,在大企业的带动下,众多中小企业必将迸发无穷活力,争相占领技术和市场制高点,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这就是温州出的“招”。
  看似“无招”,却招招有力,交织关联、互为呼应。
  巨图起笔有神,方能奠定全局;大战首役得胜,才可激发士气。2011年,温州经济以咬定“转变”不放松,开局“十二五”。
  看不足——转型升级的“土壤环境”尚显贫瘠
  “转变”,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出击,更是一条涅槃升华的必经之路。
  三次来温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教授、著名创新专家丹尼斯·西蒙这么问温州:如无金融海啸,温州企业就无危机?
  诚然!温州这艘“中国民营经济”冲锋舰航行到如今,船体已是“伤痕”斑驳:产业层次低,企业个头小;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低;自有品牌少,营销渠道缺;出口依存度过高,内需市场占比过低……这些问题在平时或许难见其害,但一逢危机便暴露无遗,一些曾经朝气蓬勃的企业因此陷入困境,少数甚至破产倒闭。
  险象环生,极有可能触礁。
  还记得2011年盛夏那场民间借贷“风暴”吗?
  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部分企业主“跑路”。一时间,温州人短视贪婪投机的面目,取代了组成这座城市的有机结构分子——温州人此前创造温州模式的经济正面形象,让温州商人成为众矢之的。
  我们不禁要问,意大利能把皮鞋、袜子做成“时尚产业”,为什么我们的皮鞋袜子就不能几代人专注地做下去,做成时尚品牌?这些年,四处出击炒房炒煤炒股炒钱的温州商人们,醉迷于“纸上富贵”的你们又怎么安放自己的“实业精神”呢?
  还有看那张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榜单吗?
  这份由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家榜单,2011年温州上榜的企业比2010年少了5家。不仅如此,2011年上榜企业的名次也呈全线下滑态势。
  我们不禁要问,从这份榜单上,温州企业家有没有感受到了被超越的危机?当年,我们创造温州辉煌的创新勇气和魄力哪里去了呢?若干年后,我们只能甘当“500强”榜单的“看客”?
  还清楚环顾在我们周边的对手吗?
  杭州有称雄互联网的阿里巴巴,有把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饮料产品做到极致的娃哈哈;宁波杭州湾新区刚开工一个117.59亿元的大项目——上海大众浙江项目,将带动上百亿元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投资;绍兴仅店口镇一个镇,就拥有6家上市公司,被誉为“浙江资本市场第一镇”;金华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2011年成交额突破了500亿元,比10个温州黄龙商贸城还要多。
  我们不禁要问,新一轮发展机遇的拼抢来势汹汹,对手把我们的差距越拉越大,面对这一趋势,我们温州企业要靠什么继续站在下一个五年、十年乃至三十年的竞争舞台上?
  “转变”,迫在眉睫!由于实业利润薄,温州资本过度逐利房地产、矿产、煤炭及金融,导致传统产业萎缩,产业空心化现象加剧。工业发展后劲乏力,温州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末位。
  加快转型升级,是温州的历史机遇,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企业家有企业家的使命,政府也有政府的责任。归根结底,温州出现“产业空心化”的最大症结是我们政府在转型时期营造的“土壤环境”尚显贫瘠。
  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不止一次强调,温州发展相对变慢的症结,在于政府与社会转型的滞后,在于没有营造起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温州市域铁路主干线S1线于2011年11月11日正式开工。这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全力向民资开放,这也是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首次如此大力度向民间资本开放。然而,想法好不代表效果好。开工两个多月,规划中的35亿民间资金还悬在半空。
  2007年8月,我市就提出到2010年我市上市企业将达30家,在上市公司形成具有浓郁地域经济特色的“温州板块”。可到了今年1月,我市上市企业还只有10家。究其原因,关键是我们政府在培育和扶持引导的力度不够。
  这次的省“两会”上,森马集团董事长邱光和在谈及温州发展环境时说了两件事:一是森马上市前分别在浙江、上海办理审批手续,浙江的经办人说:“你企业上市了,我难道还能加工资?”上海的经办人说:“如果通过我们审批企业能够顺利上市说明我们岗位重要,来找我审批说明我的价值所在。”二是森马在两地建设的产业园,在温州尽管市区两级政府非常重视,但拖了两年还是没有通过部门验收,而在上海一个协调会就解决了。
  面对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我们不禁要问:难道,面对当前温州“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的发展困境,我们还要用这种“慢半拍”的行政效率,去拖一大批像森马这样“跑得快”的温州企业的发展后腿吗?
  站在乐清黄华的码头,看着有先发优势却被对手超越的造船业,远眺出走上海的美特斯邦威等大企业,再回眸坚守实业却被融资难题苦苦折腾的本地小微企业……如何把过去一年克难攻坚初步形成的环境优化格局,转化为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企业发展优势,让“软环境”成为“硬实力”,我们政府还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
  看突破——经济发展方式的“华丽转身”指日可期
  “转变”之路,未有穷期!
  当下,正是一个需求结构大变动的时代。
  观世界:欧美发达国家即将迈开“再工业化”的步伐,新兴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变动表明:我们要延续国外订单高速增长的出口蜜月期,将越来越难。
  看中国:城镇化建设正进入加速期,新一轮消费升级在即。中国的内需,正显示出绵绵不断、越来越强劲的势头。
  机遇因快速反应而得。
  温州这艘“中国民营经济”冲锋舰,到底驶向何方?
  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温州转型发展指出了方向:温州要强实业、创大业、创新业,再创新辉煌。
  没有哪一个冬天不能度过——这是温州市工商联主席王振滔代表温州企业家群体发出的信心宣言。
  32家温州中小民企联合组建“温商品牌联盟”,联手通过品牌企业间的携手合作、抱团经营;100多家温州服装企业宣布成立“电商联盟”,抱团寻找新的营销模式,做强实业——这是温州企业的行动。
  “把主业做专、做精、做实,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温州企业正利用“跑路”事件的冲击,把坏事转化成好事,重新回归实业,焕发“实业信心”。
  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往往带来经济格局和发展方式调整的机遇;能否抓住这些机遇,更检验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主动变革的勇气和智慧。
  温州正在要利用产业竞争加剧的阵痛和这次民间借贷危机的倒逼机遇,以地方金融改革为突破口,以城市化为平台,加速推进高端要素的集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从“低小散”走向“高大聚”,进而实现发展模式的华丽转身。
  地方金融改革抓紧推进——
  市委市政府认真谋划长远发展对策,制定出台了“1+8”政策文件,加快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并抓紧推进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申报工作,以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当地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
  空间资源要素逐步释放——
  车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丁山垦区,面向东海放眼望去,这里演绎着“沧海变桑田”的传奇。温州转型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空间资源要素制约。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这么大的围垦空间,未来要让这片空地变为热火朝天的工地,尽快形成产出效益。
  创新活力在逆境中迸发——
  走进德力西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走出了一条由“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跨越的转型升级路。“创新”是转型的重中之重。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温州一批企业逆势而上,持续发展,靠的正是重大技术的自主创新!温州提出要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新能源、新材料、技能环保等3大新兴产业的培育,为创新项目落地在环境体制保障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动起来吧!温州企业!
  洗去浮华,让过去的就过去。从今天起,昂起你的斗志,拿出你的勇气,发挥你的创新,来书写属于你的新传奇!
  动起来吧!温州!
  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的温州,更没有理由来缺席这出“转变”的时代大戏!从今天起,无论你是公务员,是企业家,还是企业职工,携起手来,共同演绎好这首变奏曲!
  转舵,向前!向前,转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20 10:09 , Processed in 0.023486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