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文共赏] 狼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21:0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狼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2011-05-23 12:52:32
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狼来了的危讯,有些真的应验了,有些不过是虚惊一场。但无论是由于我们的自以为是而错过机会,还是因迷信他人而盲从造成的损失,都或多或少的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一些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是沿这条曲折小经成长,成熟,直到变老的。而每当反省过去时,我们总不免会有许多感慨,是对固执己见的检讨? 还是对错失良机的悔恨? 是是非非很难说得清楚,但任谁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九十年代初,国内盛传人民币要大跌,许多有点闲钱的普通百姓,开始把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活命钱,用来作为投资和保值的目标,开始四处托人,然后以高达1:9.6兑换率的成美元。虽然现在人民币对美元涨得一塌糊涂,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份心里的踏实还是陪伴了人们好久。

95年随着中国股票牛市的到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不顾一切地蜂拥而来,就连马路上卖冰棍的老太太也加入了股民的行列。当时可谓全民买股,全民谈股。当然后来有些人血本无归,倾家荡产,甚至跳楼自杀,但也有许多人为自己赚得了第一桶金,由此走上了经商发家之道。

2000年后,中国房地产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中国老百姓又像黑暗中见到黎明一样踊跃参与其中。买一个不够,还得买第二个,三个,一时间不买几个房子就形同落伍,跟不上时代潮流,也就没有未来了。于是乎人人争做地主,有人不惜以假离婚的方式,换取单位取更多的住房公积金来买更多的房产。当一线城市房价气冲牛斗时,二钱城市也不甘示弱。真可谓人人奋勇,个个当先,趋之若鞲。到头来,有人从中得利,有人却负债累累。这就是人们在获取利益的道路上,所看到的狼性和残酷一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得以真正意义上走上世界的大舞台,人们把投资的目光伸展到了海外。几百万的豪宅付现,已经和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走完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多年的路一样不再是什么奇闻。只要条件允许,中国人都敢为天下先,就像现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占世界人口总数1/6的华人的身影一样。但投资从来就没有稳赚不赔的道理,凡投资都是风险和利益共存。谁运气佳,时机把握的好,又有一定的智慧和财力,谁就能在肉弱强食的今天分得一杯羹。但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常胜将军,因为由人组成的社会里总是会危机四伏,而所谓伟人也是相对而言的。

在周期性的机会沉浮里,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了运动员,有人得以健将的殊荣,有人却始终都是个普通的参与者。社会就那么这么奇怪,凡事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我们能安慰我们自身的就是:以平常心待之。虽然这种人生态度看起来有些消极,却可以让我们长寿和快乐的生活。有人光能看到利益的好处,却看不到利益有时比豺狼更凶险,所以人们才有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凡人,看到利益时,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而在利益面前,能审时度势,方法运用得当而成为一个既得利益者固然是好,但更多的情况是我们都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即使参与其中,也只是浅尝辄止,而事后又追悔莫及,当然也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究其原因,我们都不是无师自通的圣贤,更不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我们可以审时度势,但却不可能洞悉一切。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决定不一定总是正确的,而且得失却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既然我们不是万物的主宰者,与其感慨时不与我,莫不如去乘时代的乘顺风车,跟着潮流走也就算得上一个识时务者了。而潮流带来的利益总是显而易见的,就拿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说,谁敢说自己不是既得利益者呢? 区别只是有些人得到的多些,有人少些。能战胜自己,根据实际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积蓄力量,把握时机,看轻得失,看重参与,你就可以对自己和别人大声的喊出:我准备好了!

现在世界经济总体萧条,但困难与机会并存,凡事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比如股票和房地产业一直萎靡不振,但都值得我们放手一博。当然同样一件事情,有人看到风险,有人看到的是机会,一切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但无论狼是否真的来了,准备好了还要有切实的行动,否则你就永远都是个观望者。而失去机会比得不到机会更可悲,不是吗?
(平凡往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1-16 22:46 , Processed in 0.015373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