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22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田] 《侨乡青田百名将军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38: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1993cn 于 2011-7-29 09:28 编辑

青田建县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距今已有1300年。据县志记载,青田因太鹤山下田产青芝,故名青田,又称芝田。青田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著名的“石雕之乡、名人之乡、将军之乡 华侨之乡 ”。青田有300多年华侨历史,有25万华侨分布于世界120多个地区国家和地区




    青田地处浙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为谋生计,除传统的农耕之外,一是从戎,以求发达;二是扛着图书石飘洋过海,涉足海外劳务与经商。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之后,先后涌现出近百名将军,数以千计的校官和数以万计的尉官和士兵。最多之时,在伍军人约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为“名人之乡”、“华侨之乡”、“石雕之乡”上增添了一个确切的注脚-  将军之乡 。  近百名将军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直至新中国成立的近半个世纪里,经历了广州起义、武昌起义、东征、西征、讨袁北伐、抗日战争以及多年内战,青田将军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曾伴随孙中山先生出生入死,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在惠州战役,三炮奠定胜局、在攻打南京天宝山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史册上谱写了壮丽的一页;他们在淞沪保卫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以及开辟滇缅通道的抗日战斗中,浴血奋战,抵御外来入侵者,又谱写了一曲爱国的颂歌。一件件史实均可让青田人引为自豪和骄傲。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各不相同,在政权迭换的岁月里,有的遭到戮杀和惩治,虽然功过难定,我们仍可从另一面得到警示和鉴戒。
  在百名将军之中尽管有执掌军队财政大权的,但将军们不管在职还是在卸任以后,其家庭财产,均无一是“富甲一方”的巨头,所以历来青田的“将军”以“清廉”著称。而他们却以自己的俸薪和积蓄,用于教育事业。一是让自己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留学欧美,有成者每每皆是。二是为乡里创办小学、中学,培育英才。高市小学、东源小学、立达小学、阜山中学、石门中学等就是其中有名的几所。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实属不易。就是现在,中山中学、高市中心学校、人民小学、大路小学等等仍然得到健在将军和将军后人的资助。
  将军解甲之后,有的归田耕读为生,有的悬壶济世,有的重登教坛教书育人,有的寄情诗书画艺,也有的从事工商、金融等现代企业,而很少听到有将军“借助权势,称霸一方”的丑闻。或许是由于青田人硬直的本性,或许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熏陶和军纪约束养成的品操所致,无不令人敬佩和欣慰。由于时间跨度很大和两岸沟通不便以及政见不同诸多原因,许多将军不但事迹己尘封已久,甚至连姓名也鲜为人知。



转贴法国华人三百年
明末清初青田石已超出地域,被广泛的制成首饰等工艺品进入市场,青田石雕印章更是国人皆知。
民国二十四年英文版《中国年鉴》记载,早在十七、十八世纪就有中国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经商,“贩卖青田石制品”。

青田县志》记载:光绪年间(1875—1908),方山奎岩出国者七十六人,少数赴欧。
1888年魁士村詹阿有赴法国经商。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二品顶戴监督大臣杨为因青田的方山龙砚和华侨吴乾奎的石雕作品,在比利时奕会得到银牌,而奖给他们“海外观光”的匾额。民国十八年五月,青田县长郑迈,因吴乾奎在建造金温公路时慷慨解囊,给他颁发“唯善是实”匾额。
1908年青田人叶廷芳带着青田石雕和雕刻刀,从陆路经西伯利亚、俄罗斯东欧于1911年抵达法国,定居巴黎。
1911年青田人王志南,到达法国,居住巴黎里昂火车站附近,1933年移居荷兰,后来代理英国兰烟囱轮船公司,成为当时荷兰侨界的首富。
1914年,青田阜山人陈琪,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监督兼博览会事务局长,陈琪精心挑选了许多青田石雕参赛。1915年2月20日至12月4日的世界博览会,中国共获奖一千二百多项,青田石雕脱颖而出,备受欢迎,其中山口石雕艺人周艺山的“松鹤大屏”、“牡丹屏”、“瓜盒”等十二件作品和金兼山的“小屏风”都获得银奖。从此青田石雕名声鹊起,蜚声海内外。
1916年一战期间,青田庄乡罗溪读书人郑稼(1894—1933)字桂山,乳名木星,应招募劳工到法国,战后留法经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三千四百多名中国劳工留居法国,其中包括青田人黄柱,1922年同妻子一起移民法兰西。两个儿子在巴黎出生。黄柱开有一家洗衣店,当时的华人经常到他家聚会。
王正典(又名王竹清),1908年5月4日生于青田。1927年出国到西班牙经商三年,1930年到达法国,在巴黎郊外造丝厂做工。当时该厂的做工的老乡有:金直夫(油竹人)、何志宏(油竹人)、林德光(山口人)、黄理(章旦人)、吴志御(吴岸人)。此外还有在附近工厂做工的金映光(青田鹤城)。
青田温溪人叶山人、王岩郎,早日旅居波兰回来,不久因迫于生计,再次出国谋生,购买20多斤青田石雕、小型工艺品。花了117枚银元,办理护照船票,从上海启程,经过三十二天的海上航行,抵达法国马赛,再从马赛坐火车到巴黎,落脚里昂火车站附近。

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华侨身在海外,心怀祖国,纷纷组织抗日救国团体。
1938年4月,金映光、金直夫、何志宏、林德光、黄理、吴志御等回国,直抵延安,投身抗日第一线。

金映光(1913—1993),青田鹤城西门外人。1933年随上海一个马戏团到德国汉堡谋生。1934年从汉堡到法国,经友人介绍到巴黎郊外造丝厂工作。1935年至1936年之间,金映光与金直夫、林德光、何志宏、黄里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法国中国支部)。1935年吴玉章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到巴黎主办《救国时报》,第二年金映光调到《救国时报》社当排字工人, 同时兼做印刷发行工作。后来任行政组组长。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于1938年回国,先到汉口参加创办《新华日报》,负责行政总务工作。1940年到延安党校学习。曾参加筹办《解放日报》等后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公安局行政处副处长,国家公安部行政处处长,北京市服务局副局长等职务。1983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
金直夫: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辽宁省总工会主席,辽宁省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
何志宏:1949年后,曾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革委会主任、市委书记、市长等职。
林德光:1949年后,曾任沈阳市新华印刷厂党委书记等职务。
黄里(1910-1973),原名黄鹏敖。1949年后曾任中共中央社会部科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分区政治部科长,哈尔滨市铁路局工会副主任等职务,1973年11月31日在哈尔滨市病逝。

十九世纪晚期,勤劳青田人沿着陆路 丝绸之路 和海路来到欧洲大陆谋生经商。自从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后,聪明勤劳的青田人抓出时机,成群结队地飘洋过海来到了法国,开始在法国谋生创业。他们就是青田人在欧洲创业的先驱。

怀念历史,继往开来, QQ群118281147 青田人在巴黎
在巴黎的青田人请多联系,有空大家出来喝喝咖啡,吹吹牛,聊聊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3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993cn 于 2011-7-14 09:34 编辑

青田建县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距今已有1300年。据县志记载,青田因太鹤山下田产青芝,故名青田,又称芝田。青田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著名的“石雕之乡、名人之乡、华侨之乡”。
    青田地处浙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为谋生计,除传统的农耕之外,一是从戎,以求发达;二是扛着图书石飘洋过海,涉足海外劳务与经商。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之后,先后涌现出近百名将军,数以千计的校官和数以万计的尉官和士兵。最多之时,在伍军人约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为“名人之乡”、“华侨之乡”、“石雕之乡”上增添了一个确切的注脚-  将军之乡 。  百名将军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直至新中国成立的近半个世纪里,经历了广州起义、武昌起义、东征、西征、讨袁北伐、抗日战争以及多年内战,青田将军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曾伴随孙中山先生出生入死,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在惠州战役,三炮奠定胜局、在攻打南京天宝山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史册上谱写了壮丽的一页;他们在淞沪保卫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以及开辟滇缅通道的抗日战斗中,浴血奋战,抵御外来入侵者,又谱写了一曲爱国的颂歌。一件件史实均可让青田人引为自豪和骄傲。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各不相同,在政权迭换的岁月里,有的遭到戮杀和惩治,虽然功过难定,我们仍可从另一面得到警示和鉴戒。
  在百名将军之中尽管有执掌军队财政大权的,但将军们不管在职还是在卸任以后,其家庭财产,均无一是“富甲一方”的巨头,所以历来青田的“将军”以“清廉”著称。而他们却以自己的俸薪和积蓄,用于教育事业。一是让自己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留学欧美,有成者每每皆是。二是为乡里创办小学、中学,培育英才。高市小学、东源小学、立达小学、阜山中学、石门中学等就是其中有名的几所。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实属不易。就是现在,中山中学、高市中心学校、人民小学、大路小学等等仍然得到健在将军和将军后人的资助。
  将军解甲之后,有的归田耕读为生,有的悬壶济世,有的重登教坛教书育人,有的寄情诗书画艺,也有的从事工商、金融等现代企业,而很少听到有将军“借助权势,称霸一方”的丑闻。或许是由于青田人硬直的本性,或许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熏陶和军纪约束养成的品操所致,无不令人敬佩和欣慰。由于时间跨度很大和两岸沟通不便以及政见不同诸多原因,许多将军不但事迹己尘封已久,甚至连姓名也鲜为人知。


民国将军藏书家、书法家——徐则恂


徐则恂(1874—1930),陆军少将加中将衔,浙江内河水上警察厅长。字允中,浙江青田县城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四月初五日出生,诸生出身。光绪二十四年(1898),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请创办江南陆师学堂,地点设南京城北妙耳山,这是我国最初之军事学府。徐则恂即考入江南陆师学堂,毕业后分发浙江新军中任职。
清宣统三年(1911),徐则恂任浙江新军第二十一镇第四十一协第八十二标一营管带(营长),驻杭州南星桥。

八月十九日(公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遍布全国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九月十四日(11月4日)上海及浙江同日宣布独立。徐则恂即参加辛亥革命,率部参加军队起义,为光复杭州立下功勋。

11月13日,徐则恂即率部出发,参加浙沪联军光复南京战役。十月初九(11月29日)下午,在浙军攻克天堡城敢死队队长张兆辰(字星白,青田北山人)、参谋叶仰高分率第一、第二队的浴血奋战,终于在黎明攻克了清军的天险堡垒——天堡城,占领了炮台。徐则恂等部参加了攻克天堡城之战。经过江浙沪联军一日两夜的激战,十月十一日(12月2日),联军进入南京城。南京宣告光复。浙军在战役中“尤奋死力,首摧敌锋,歼渠师,卒能以兼旬之力,下名城而立政府”,立下不朽功勋。12月6 日都督汤寿潜即致信浙军前线指挥官,因徐则恂、张兆辰均是浙军功宁支队重要指挥官之一,故嘉勉信就以《致徐则恂队官张兆辰指挥官》为标题(见嵊州市档案馆藏《浙军都督府卷宗》),信中勉励浙军将士再接再厉,实行“铁血主义”,为推翻清政府、造就共和而血战到底12月15日,汤寿潜又亲赴南京浙军司令部慰问前线将士,告诫官兵勿松懈革命斗志,继续北进,“直捣黄龙”。
南京光复后,援宁浙军支队扩编为一个师,由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总长黄兴授予陆军第六师的番号,徐则恂以战功晋升团长.

中华民国成立后,徐则恂任浙江督军府顾问。民国元年(1912)五月,浙军第六师由南京凯旋回杭,民国元年(1912)十月十一日,北京政府授予徐则恂陆军少将。民国三年(1914)二月一日,浙江省民政长(省长)屈映光,委徐则恂为浙江内河水上警察厅厅长.民国六年(1917)一月七日,北京政府授予徐则恂陆军少将加中将衔。徐则恂任职浙江内河水上警察厅厅长十几年,勤政惠民,深得百姓好评,徐则恂在内河水上警察厅厅长任内,著有政绩效,除主政外,还主持编测《浙江水陆道理记》,于民国三年(1914)出版,成为浙江水陆省情不可缺少的资料。他还主持对清·宗源瀚等纂修的《浙江省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共20卷,进行全面修订,于民国四年(1915)由杭州武林印书馆石印出版,徐则恂还重印了《浙江省分县图》。

徐则恂工书法,善联对。杭州岳飞庙墓就留有徐则恂题撰的两副对联:

(一)大小眼争拜英雄,慷慨成人,特立万古常纲之极;

干净土难忘天水,湖竺无恙,留与后人讴咏而归。

(二)君臣南渡王业偏安,叹十年戎马崎岖,报国精诚,事去可怜天水局;

金陵一战河山再造,念异代虫沙变幻,崇祠忠烈,魂归幸傍岳家军。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41: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993cn 于 2011-7-14 09:16 编辑

驻苏联大使馆陆军武官干卓少将
干卓(1898—1937),陆军少将,使馆陆军副武官代武官。字冠洲,浙江青田县船寮镇大路洪庵村人。父干廉甫,字焕云,晚清廪生。胞弟干毅,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南京第七期毕业,英国剑桥大学硕士,亦陆军少将。
干卓少年有壮志,自1921年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毕业后,任教于青田县西门外芝秀初级小学(城西小学)、船寮大路求是完全小学。经同乡黄埔军校教官郑炳垣(字佐平)介绍,1924年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工科,参加1925年3月第一次东征棉湖战役。9月毕业后分配黄埔军校第四期任中尉区队长,未几升调校长办公厅少校科员。1926年6月被选派至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冬毕业后回国,到驻长沙的新编第七师政治部工作,后任驻河南的暂编陆军第二十五师特派员,1930年冬,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连调任第四十七师宣传处上校处长,旋升少将处长。1932年夏又供职于中央军校政治训练班,1934年任江苏太仓县警察局长,后调南京参谋本部、防空委员会副处长兼宣传科长。1935年奉派往中国驻苏联公使馆陆军少将副武官,旋代理武官,曾奉命护送留学苏联的蒋经国回国。1937年11月积劳成疾,病逝于任所,年仅40岁,骨灰由莫斯科携回国,归葬青田县石溪乡吴山父母坟墓旁。  
干卓编著有《政训工作》、《防空之研究》、《国民防空要览》、《太平洋问题与中国》(艺新印书馆出版)、《印度之研究》等书。
陆军少将王观镐
王观镐(?—1941),陆军少将,团长。字则宾,浙江青田县船寮镇大路村人。少时聪明过人,及长善文能武,清末秀才出身,旋入安徽武备学堂习军事,历任管带(营长)、标统(团长)、参谋长等职,授陆军少将。民国初年,解甲归里,曾任大路求是完全小学首任校长,常为族人排难解纷,平息讼事,望重乡里。抗日战争时,地方不靖,曾办自卫队,亲自教练,保卫乡里,诚匪浅鲜,乡里中人士咸尊称他“则宾相”。1941年去世。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41:55 | 只看该作者
陆军中将叶成
叶成(1905—1994),陆军中将,军长。又名叶岩成,字力戈、世青,浙江青田县船寮镇大路王巷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十四日生,康畈小学毕业,入丽水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后,曾参加庐山军官训练团、革命实践研究院军训团高级班、国防大学联战系第三期受训。历任国民政府中央警卫师排长、中央教导二师连长,宪兵第一团副营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侍从室中校副官、侍卫大队长、上校副组长。

1936
年由军事委员会特务团副团长,调任福建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兼任省保安干部训练所所长,1938226日升任福建省保安处处长。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转任第八战区第三十四集团军第七十六军第一九六师副师长、军补训处处长。194111月第四十四补训处编为暂编第五十八师,叶成任师长,隶属陕甘宁边区总司令部。19424月转隶新编第十二军。19436月,新编第十二军解散后,暂编第五十八师又转隶第九十一军,叶成升任第九十一军副军长兼暂编第五十八师师长。

1945
年初暂编第五十八师转隶第四十二军,叶成改任第四十二军副军长兼暂编第五十八师师长,进驻新疆。6月,暂编第五十八师改属新编第二军,转任新编第二军副军长兼暂编第五十八师师长,驻防甘肃河西走廊。19464月,第二十九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新编第二军军长李铁军调任西安行营河西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叶成继任新编第二军中将军长,下辖第一七八、第一七九师,并由甘肃武威进入新疆,隶属新疆警备总司令部,后叶成兼任迪化(今乌鲁木齐市)警备司令。

1946
5月,新编第二军整编为整编第七十八师,原军长谢义锋改任整编师长,隶属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驻新疆呼图壁,担任新疆守备任务。19461116日国民政府授叶成陆军少将。19488月,整编第七十八师师长谢义锋调任新组建的整编第十三师师长,叶成继任整编第七十八师师长,下辖整编第一七八、整编第一七九和第二二七旅。1948922日国民政府授陆军中将。1949925日整编第七十八师随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将军起义,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叶成等离职和平撤退,携眷取道南疆,长途跋涉,经印度加尔哥答至台湾。
去台后曾任国防部中将高参、战略研究委员。19511月又任第七十五军(1954年改为第九军)军长,19533月调任第八十军(1954年改为第十军)军长。后任第二军团副司令,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军,1970年退役。197010月台北青田同乡会成立后,历任第一届至第六届常务理事,第七届至第九届名誉理事,《续编青田县志》编委。199487日在台北去世,终年90岁。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4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993cn 于 2011-7-14 09:16 编辑

陆军少将王仁
王仁(1905—2002),陆军少将,团管区司令。字化天,浙江青田县船寮镇大路洪庵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十七日生。8岁入处州省立第十一师范附属小学就读,继入师范学校毕业。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抗战等。历任连长、营长、大队长、团长、参谋长、主任、总队长、司令等职。曾两度进总统府侍从室任职。
1932年任军委会警卫团队长。1934年任浙江省保安十二大队大队长,驻防温州。1938年任新编第二十师副官处处长、上校参谋长。1939年调任福建龙岩师管区团长,后参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在浙江招生工作,并于1940年率领学生军由金华长途跋涉,避开日军封锁线,途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最后抵达陕西西安王曲分校。1941年任军校第十七期一大队上校大队长、总队附。1943年,由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军官教育班主任,转任财政部陕西省缉私处处长。
抗战胜利后,再回任军职,为南京委员长侍从室少将副官,于1947年调任浙江省临海团管区少将司令。1948年任浙东师管区参谋长,1949年4月接任宁波城防司令,后任“浙南游击司令”,随后去台湾,曾任台湾省保安司令部花莲联检处长,旋筹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同学会,担任书记,实际执行会务,负责联络协助黄埔同学。中央军校同学会结束后,转任“国防部”高级参谋,直至退休。
1970年10月4日台北市青田同乡会成立后,第一届起历任理事、副总干事、名誉理事、会务顾问。2002年5月26日逝世于台北市,终年98岁。


陆军少将干城
干城(1908—1999),陆军少将,高参。又名志勤、祖训,字廓夫,浙江青田县船寮镇大路洪庵村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七月十一日出生,幼失怙恃,养育悉由祖父任之。祖父干俊甫,晚清秀才,精研国学,各地私塾争相邀聘,毕生诲人不倦,乡里皆称道。
干城幼时由其叔父干卓(后任少将副武官)携之就读于浙江第十一师范(丽水)模范小学,旋即辍学。十五岁祖父逝世,适干卓叔师范毕业,任教青田县西门外芝秀小学(今城西小学),始插班县立敬业小学(今县人民小学)毕业后居家耕读。1925年春南下广州,其时黄埔军校第三期业已开始训练,乃先入学兵连,寻改为宪兵讲习所,接受训练。北伐二次东征战起,随校军出发参加战斗,惠州战役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区队长、队长、洛阳分校大队长。抗日战争时期,调任警卫团上校团长、少将旅长、徐州“剿总”特务团少将团长、徐州卫戍司令部少将参谋长、高参等职。
1949年调任浙江省庆元县县长。1949年11月去台,先任台南市警察所所长,后进入台湾省属机构供职,65岁退休,住台南市,于1999年3月15日逝世,终年91岁,安葬于台北陆军公墓。
文武全才的陆军少将干毅
干毅(1913—2010),陆军少将,陆军训练司令部参谋长。乳名正春,民国二年(1913)九月廿九日生,浙江青田县船寮镇大路洪庵村人。系干卓少将胞弟。其父干廉甫,字焕云,系晚清禀生,以教书为业。
干毅浙江省立第十一(丽水)中学初中部毕业后,入上海复旦实验中学高中部学习,后转浙江省立高级中学毕业。1932年7月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南京第七期,1933年毕业后到陆军第七师政治训练处工作,旋派第四十一团任上尉指导员,1934年中央政治学校(南京)外交系肄业,到军政部通讯技术训练班任少校指导员。
1935年7月考入英国皇家军官学校学习军事工程,1936年12月毕业后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39年6月毕业获荣誉学士、硕士学位。继入英国军事工程学院。1940年10月转入美国军事工程学院青年军官班、研究班进修,曾先后在英国工兵部队、美国第一装甲师第四工兵营见习和参加路易斯娜军事演习,1942年参加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熊式辉)的工作,1943年9月毕业于美国参谋大学。1943年10月回国任陆军大学(重庆)少将兵学教官,后历任军政部军务司炮兵组代组长、战车防御炮教导总队少将副总队长兼干部训练班主任、战防炮教导团少将团长。1945年5月调任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少将高级参谋。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任陆军大学编译处少将处长。1946年7月奉派中国驻日本代表团第一组(军事组)少将组长。12月任陆军总司令部第六署第一处(兵器研究处)少将处长。1947年7月陆军总司令部增设陆军训练司令部,陆军副总司令孙立人兼任陆军训练司令部司令官,干毅调任陆军训练司令部少将副参谋长、代参谋长,驻防台湾省高雄,1948年初升任少将参谋长。1948年6月因故携眷离台回南京,经上海回青田。
后经同乡、陆军大学同事章培中将(章乃器大哥)引荐、周恩来总理电召进京,1949年12月29日周恩来总理召见干毅等人到中南海住处晚宴,周总理称赞“干先生文武全才”。
1950年3月到沈阳工学院(后改名东北工学院)械系任一级教授,1951年调任湖南大学教授兼机械系主任。1953年初,中南区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机械系与电机系调整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干毅任华中工学院长沙分部部务成员、内燃机系教授,兼任中南土建学院教授。1954年9月正式入华中工学院(武汉)机械工程系教授,1956年转入动力工程系热工教研室教授,1984年7月在华中工学院(1988年1月更名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5月改名华中科技大学)离休,享受副院校级待遇。
干毅著有《反战车战术》、《柴油机理论与设计》、《热工学》、《棘轮》、《高等传热学》、《机械零件》、《青田干毅回忆录》等书,与人合译《热机学》、苏联《热工学》、《蒸汽轮机与燃汽轮机》等书,发表《米雪尔止推轴承的构造与计算》、《齿轮轮齿间滑动磨擦系数的意义和计算》等论文5篇。1947年曾入选日本编纂出版的《世界名人录》。1998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纪中心”推举为“世界1000位最有创造力和成就名人”和“世界1000位伟大科学家”。
6#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45:41 | 只看该作者
辛亥革命光复南京的“天堡英雄”张兆辰将军
张兆辰(1873—1940),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浙军第一路总指挥。我国早期武装活动领导人,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星白,号乐天,浙江青田县北山镇张口村人。幼年上学,与杜持(后为中将师长)等在北山文昌阁读书。他身材魁梧,师从小顺黄寮拳师叶培节,精搏击擅医学。

“献身革命于死何惧”的夏尔玙上将
夏尔玙(1871-1916),中将,追赠陆军上将,浙军司令长官。我国早期武装活动领导人,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次岩、次崖,浙江青田县仁宫乡小奕村人。

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者夏之祺上将
夏之祺(1877—1915),陆军中将,追赠陆军上将,中华革命军江西司令长官。我国早期武装起义领导人,近代民主革命者。又名之麒,字仁卿,浙江青田县仁宫乡小奕村人。

“中国世博第一人”陈琪中将
陈琪(1878—1925),陆军中将,东三省巡阅使参议,中国赴美国赛会监督兼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字兰薰,浙江青田县阜山乡王费潭村人。其父陈邦隽,一生苦读未得科名,引为憾事。

少帅张学良的老师陈瑛少将
陈瑛(1885—1941),陆军少将,参谋主任。字蕙薰,号蕙生、惠生,乡人尊称为“蕙薰相”,浙江青田县县阜山乡王费潭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廿三日生,系陈琪将军胞弟。晚清秀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18岁时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毕业后,留学奥地利维也纳新城步兵专门学校,获硕士学位。他身材魁梧,皮肤稍黑,练就一手好书法,是个文武双全的奇才。以其精通英、德、法、日等六国文字,留学达八年之久,熟审国际形势,蜚声宇内。东北三省总督赵尔巽和大元帅张作霖慕其名,敦请臂助,先后任奉天督军署参谋、东三省陆军测量局总局长,东三省巡阅使署军学处处长兼参议,镇威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参谋主任,授陆军少将,“三等文虎勋章”。并被聘为张作霖大帅府高级军事顾问,担任张学良德语家庭教师,并专门教授增强军事指挥要略,与张学良将军父子,视为知已,情同手足。而后东北军虽迭次改组,陈瑛仍蝉联少将参谋长重职,而无更易。
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46:35 | 只看该作者
民国军事教育家富文中将
富文(1895—1967),陆军中将,补给区司令。又名毓南、毓斋,字郁斋,乳名体仁,浙江青田县八都西坑吾溪人。

陆军中将杜伟
杜伟(1891—1969),陆军中将,集团军总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字时霞,浙江青田北山人,保定军校第一期炮科、陆军大学第七期毕业。

辛亥革命风云人物杜持中将

杜持(1875—1938),陆军中将,师长。字志远,浙江青田县北山镇北山村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二十九日生(公历1875年2月5日)。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南京)、保定陆军大学。


辛亥革命先贤韩郁堂少将

韩郁堂(1878—1971),陆军少将,浙军驻京代表。又名尚文,字光华,居浙江青田县城宝幢街圣旨门坦。早年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为骑兵科第一名。毕业后,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与黄兴、夏之骐等联络革命。辛亥革命爆发,与朱瑞等一起推翻浙江巡抚,并曾参加浙江民军共攻克南京天堡堡城战役。1912年1月1日,韩郁堂以浙江军代表身份出席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典礼。政府授陆军少将衔,颁“三等文虎”勋章。南北议和,袁世凯窃踞大总统职位,韩郁堂以浙军代表常驻北京。至袁氏图谋不轨迹象渐露,韩即南下,在松江练新军讨袁,不幸失败,民国七年(1918)一月四日,遭北洋政府通缉,流亡上海租界达五年。以后出任浙江省政府秘书等职。


辛亥革命先烈金砺少将

金砺(1892—1914),陆军中校,师长,追赐少将。辛亥革命志士,字砥侯,浙江青田县油竹乡雅岙村人

金砺排行第三,清光绪十八年(1892)八月初七日生,少倜傥有大志,颖悟异常,初就读于竹溪小学堂(油竹),嗣以升学赴南京,入钟英学校深造,结识孙中山,黄兴等人,参加辛亥革命。他好学善辨,成绩超群,热爱国家,痛恨清廷腐败,丧权辱国。民国初,曾任工兵中校团长。

在反对袁世凯斗争中,孙中山先生授金砺师长职衔,与上海革命党人、沪军都督陈其美陈其美、中华革命军浙江司令长官夏尔玙(青田县仁宫乡小奕村人)等志士,奔走沪杭甬一带,呼号义举。民国三年(1914)九月初九日,在杭州举事起义时,因变被捕,遭严刑拷打,逼供革命党人名单。但金砺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终被处以铁笼火烧极刑,壮烈殉职,时年仅23岁。袁世凯败北后,国民政府优渥抚恤,特追赐陆军少将,列祀忠烈祠,颁给抚恤金五千银元。


黄埔军校教官金秀庭少将

金秀庭(1892—1959),陆军少将,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处长。又名金斌,浙江青田县城西门外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十月二十日生,少时就读于县守约小学堂(后改为县高等小学堂)、省立第十一中学(丽水),后改读军事学校,先后入浙江陆军小学、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清河第一军官预备学校学习。民国五年(1916)秋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三期步兵科,分派浙江警备队工作,历任排长、连长、管带(营长),后调任宁波警察局局长。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六、第七期中校兵器教官。


辛亥革命忠烈夏尚声少将


夏尚声(?—1922),陆军少将,高参。字忠伯,浙江青田县仁宫乡小奕人,夏尚声幼少颖异,壮负大志,因民主革命思潮所激,遂作投笔从戎之志,故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间,随宗叔夏仁卿将军赴赣,考入江西武备学堂,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军政府大元帅,夏尚声任大元帅府少将高参。后又随西南政府参谋部行营任参议,兼滇粤桂联军总司令部军械局局长,桂林海关监督,奔走滇黔粤桂川湘等省, 民国十年(1921)任援赣北伐军赣军别动军第一路司令官,民国十一年(1922)六月十五日,在江西浔邬县九曲湾战斗中,中弹身亡。民国十八年(1929)国民政府追认烈士,抚恤家属。

8#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47:29 | 只看该作者

文武兼备的辛亥革命志士叶焕华少将

叶焕华(1884—1947),陆军少将,混成旅旅长。字南坡,乳名小勤,浙江青田县鹤城镇水南村人。清光绪十年(1884)十月初六日生。幼时家境贫寒,父叶裕德,课教蒙童,母项氏,养蚕纺织,赖以维持生计。他随父读书,兼业农樵,在亲戚资助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16岁时应处州府试,考取秀才,名列前茅。以天资聪敏,并代人作应试文章,取得若干酬谢,方能赴外地游学。初念家计维艰,就读于杭州蚕桑实业学堂。后考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毕业后派往山东省实习,期满回浙,任浙军管带(营长)。   

叶焕华才华横溢,思想激进,光绪三十二年(1906),革命党人秋瑾来杭州发动浙江的新军运动,次年1907年春加入蔡元培为会长的革命团体光复会,后又加入孙中山、黄兴领导的中国同盟会。9月中旬,策应宁波革命党举旗起义,成立军政分府。辛亥革命时,参加浙军攻克南京天堡城战役。

中华民国成立后,任浙江陆军第六师(师长吕公望)第十二旅(旅长叶颂清)第二十四团团长,浙江督军府军事参议、军事厅副厅长。浙江督军蒋尊簋以其人貌口才出众,特派往参加民国元年(1912)三月十日在北京举行的袁世凯“登极”典礼,同年十月十八日补授陆军步兵上校并加陆军少将衔,授予“三等文虎勋章”。                              


辛亥革命志士叶南帆中将

叶南帆(1890—1954),陆军中将,高参。别名叶勤、叶焕舟,浙江青田县三都鹤城水南村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陆军大学正七期、陆军大学研究院。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叶南帆担任苏浙学生军团训练营队长,并率师参加浙军攻占南京天宝堡城战役。曾任国民政府交通部路警局科长、陈铭枢部团长、第五路指挥部副长官。1932年6月25日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36年2月任第八十六师驻南京办事处处长,2月3日叙任陆军少将。后任军事委员会处长,1937年9月任军法执行总监部少将高参,1938年2月任军事委员会运输总监部办公厅中将主任,5月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1947年7月7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陆军少将教官章燮

章燮(1889—1956),陆军少将,高参。名容生,字燮,号叔谐,浙江青田县东源人。清光绪十五年(1989)三月一日生于浙江青田县城前路街。

父章楷(1840-1918),字式典,号质夫,17岁考取秀才第一名,清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举人,其文章书法,名重一时,有“青田才子”之誉称,曾协纂《光绪青田县志》。为人急公好义,济困扶危。

章燮自南京陆军小学直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受军事教育达9年之久。历任浙江保安处统带(团长)、军医学校总教官、警备总队长,保安第二总队长。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国民革命军北伐师抵南昌,浙江响应。章燮后任第三战区少将高参,兼苏浙边区游击指挥官,第三战区“军官训练团”少将教官等职。1947年11月21日国民政府叙任为陆军少将。

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4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993cn 于 2011-7-14 08:58 编辑

黄埔军校教官、武林高手郑炳垣将军

郑炳垣(1884—1946),陆军中将,师长。字佐平,谱名声远,浙江青田县鹤城镇陈山村人。郑炳垣生于光绪十年(1884)正月初一,南京江南陆师学堂、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参加同盟会和辛亥浙江光复之役。历任浙江陆军第一师统带、营长、团长、参谋官,浙江革命军第一旅旅长。1923年赴广东,受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之赏识,任广东东路讨贼军第四团团长,旋升旅长。1925年7月到广州,任黄埔军校第三期中校技术教官。1926年起任国民革命军驻上海招生主任,黄埔军校军事学科教官,中央陆军步兵学校少将研究委员。


“矢志不渝”的朱光斗少将

朱光斗(1871—1925),陆军少将,旅长。字继庵,号焕南,浙江青田县章旦乡横山人。朱光奎将军之胞兄。清同治十年(1871)二月初六日出生,清末秀才,湖南陆军将弁学堂毕业,曾任湖南新军第四十九标排长,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11月武昌起义时任湖南新军第四十九标管带(营长),积极参加湖南新军起义,并率部参加援鄂之役。1912年所在部队改编为陆军第四师,任第十四团(又称第七团)上校团长,后一度代理第二旅旅长。1916年任浙江陆军混成旅第二营营长,翌年11月,为响应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活动”,参加叶焕华(时任旅长,驻宁波)领导的倒袁易帜活动,宣布宁波“自立”独立,旋因第十二旅旅长童葆暄出卖而失利,随即返里继娶彭括夫人,携母、子(朱炳熙)远走湖南,在湘军任少将旅长。民国六年(1917)9月1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朱光斗任大元帅府军事秘书。


  一代名士朱光奎少将
朱光奎(1878—1963),陆军少将,师参谋长、县长。字浣青,号焕辰,浙江青田县章旦乡横山村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五月十七日。长兄朱光箕(志廉),二兄朱光斗(继庵),他排行第三。南京江南陆师学堂毕业,旋以特等成绩考取公费去日本宪兵学校学习军事。在学习期间,经陈其美(英士)介绍,加入同盟会。毕业回国后,历任两江督练所科长,两江宪兵学堂总监,浙江测绘学堂监督,南京陆师学堂教习,以及湖南弁目(士官)学堂总教习等军职,湘军及各地军队将领中出其门下者甚多,与高层军事人物陶广、张辉瓒、鲁涤平、蔡锷、谭延闿等结交也很密切。

民国初年浙江风云人物夏超上将
夏超(1882-1926),陆军中将,追赠陆军上将,军长。字定侯,乳名守珍。浙江青田县万阜乡新庄村人。

陆军少将陈骥
陈骥(1881—1952)陆军少将,团长。字德称,号志远,浙江青田县章旦乡横山村人。


陆军少将朱伯皋
朱伯皋(1890—?),陆军少将,字晸,青田县油竹村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八期,曾任陆军少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49:04 | 只看该作者
国民党副总裁、总参谋长、陆军一级上将陈诚

陈诚(1898—1965),陆军一级上将,总参谋长。字辞修,小名德馨,别号石叟。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位居显要、颇有影响的一位历史人物。陈诚从1918年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起,开始戎马生涯。在几近半个世纪里,从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进而至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军政部长、参谋总长;从行伍出身的少尉晋阶到陆军一级上将;从军事指挥官进而参与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最高层的决策层。国民党退踞台湾后,他位至“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成为仅次于蒋介石、主宰台湾政局的第二号人物。1963年3月5日,陈诚在台湾去世。

陆军少将朱炳熙
朱炳熙(1895—1952),陆军少将,师政治部主任。字耀球,又名毓秀,浙江青田县章旦乡横山村人。清光绪廿一年(1895)十二月十八日生。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八期毕业。

中央军校政治部副主任郑炳庚中将

郑炳庚(1901—1980),陆军中将,“总政治作战部”副主任。字焕平,郑炳垣(佐平)将军之幼弟,真青田县鹤城镇陈山村人。生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二十四日。县高等小学、杭州三才中学及杭州体育专门学校毕业。浙江省公立医学专门学校两年肄业。1922年投笔从戎,南下从兄,曾任广东东路讨逆军总司令部技术团委员、参谋。其时,兄郑炳垣任旅长、黄埔军校战术教官。郑炳庚1924年5月即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由前广州大本营参军、国民党“一大”浙江省代表戴任(号笠夫,又号立夫,浙江永嘉人)介绍加入国民党。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被任命为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北伐开始后,先后任第二十一师、第十九师政治部主任、黄埔同学会浙江分会书记。

1928年1月,郑炳庚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黄埔同学会总会监察委员。1929年2月、1930年6月连续被选为国民党浙江省第二、第三届执行委员。

1933年4月11日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浙江省军事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1936年5月任军事委员会武昌行营政训处处长、广州行营第二厅厅长及政训处处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十三期政治部代主任,第十四、第十六期中央军校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11月25日授陆军少将。1940年改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中将主任,驻衡阳,前后凡四年,两次参加抗击日寇的长沙会战,督率民众协同作战,收效甚宏。

1944年转任军政部中将部附兼军政部特别党部书记长。1945年8月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三期受训。是年12月奉派军委会衢州绥靖公署秘书长。1947年11月19日晋升为中将。1948年3月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后调任陆军总司令部中将高参、国防部中将参谋等职。

1949年去台湾,1950年初,“国防部”政工局改组为政治部后,出任政治部设计委员会委员。1951年夏,入革命实践研究院第十四期受训,是年奉调台湾陆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后入园山军官团高级班第三期受训。1952年夏,任台湾国防大学(原陆军大学)政治部中将主任。1955年初,调任“总政治作战部”副主任,9月转任“国防会议国防计划局”副局长。1961年退役,专任“国民大会”代表,1980年3月5日逝世,终年80岁。台湾出版有《黄埔一期郑炳庚中将纪念集》等。


陆军少将陈醉霞

陈醉霞(1902—1930)陆军上校,团长,追赠陆军少将。名陈燄,字醉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出生,居浙江青田县城留宅塘。其父陈尊周,清末秀才。

陈醉霞浙江省立第十一(丽水)中学毕业后,即入厦门集美学校就读,旋入浙江之江大学高中部,后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随即投入最前线的东征部队。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上校团长,因骁勇善战,其所率的部队专以拼命打硬仗成名,号称“铁军”,在历次战役中迭建奇功,1930年任陆军第一师第五团上校团长,于中原大战国民革命军讨伐阎冯时,7月13日在河南兰封战役只(归德)阵亡,年仅30岁。后被追赠为陆军少将,入忠烈祠。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5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993cn 于 2011-7-14 14:36 编辑

占楼编辑
《侨乡青田百名将军录》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5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993cn 于 2011-7-14 14:36 编辑

占楼编辑
《侨乡青田百名将军录》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7:5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993cn 于 2011-7-14 14:35 编辑

占楼编辑
《侨乡青田百名将军录》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8:0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993cn 于 2011-7-14 14:35 编辑

占楼编辑
《侨乡青田百名将军录》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8:06: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993cn 于 2011-7-14 14:34 编辑

占楼编辑
《侨乡青田百名将军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4-12-22 15:31 , Processed in 0.031192 second(s), 20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