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绝对原创] 一篇被退稿的约稿(玉垒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6:3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原本是一篇杂志约稿,但是却被退稿了。退稿的理由是,这种艺术和现实无关。
那么就发在这里吧。
             权力的面孔
                 ——巴黎的安哥拉艺术展
从街头巷尾,到五光十色的舞台, 巴黎的流光溢彩中日益徘徊出黑非洲的魅影。
这或许是因为巴黎这文化之都基于优越和自信的兼容并包。
也可以归结于非洲移民已占法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这样一个事实。
一如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巴黎对非洲元素,交叉进行着猎奇,深入,以及重创这样三种状态。
为庆祝西非国家安哥拉独立35周年,法国dapper博物馆正在举办的一场题为,"安哥拉,权力的面孔"的艺术展正是一次深入浅出走近西部非洲的过程。
一 木头上的灵魂
比利时自由报(lalibre)用了卓越,委婉,简洁三个字眼来形容这个包括140件展品的展览。展览包括祖神灵的雕像,面具,权威的勋章等以木头为原料的艺术品。
木制艺术之与西部非洲, 就像瓷器之于中国,石雕之于欧洲。有人说,非洲的木雕,不是徒供欣赏,而是为神灵与王者服务。这正是这次展览“安哥拉,权力的面孔”所要表达的主题。
就像中国人认为列祖列宗栖身在神木和牌位上。而西部非洲的先民们认为木雕是其祖先灵魂的化身。非洲木雕注重刻画自然的本性。这也正是他们民族的本性。比如,这次展览中传奇英雄猎人Chibinda Ilunga的雕像。 图1 这是件于1904年收集的硬木作品。这位出身于王室的猎人高冠,含胸,右手持权杖,微微屈膝而立,面貌安详而有威仪。猎人的背部曲线流畅,正与硬木本身的光泽相得益彰。
同样是表达力与美,欧洲的雕像以肌肉线条表现出动感的力量。而透过这件木雕看非洲风格,则以面,曲线,甚至木料的自然光泽刻画出一种静态的力度。如细节 ,如四肢的处理。不同于欧洲的雕像通过骨节,肌肉线条彰显力度。这件非洲雕像是通过略微夸大的手脚比例,隐然展示出这勇者和王者的权威和风范。又比如古罗马的男性雕塑中,惯于表现勃起器官的线条。而这件赤裸的非洲男像,则是一种静态的写意,器官自然低垂,坦然,不羞涩,也不带一丝情色
如果说,透过罗马的石雕,看到的是健美,阳刚的躯体。而透过这样一件隐然泛出润泽光芒的非洲木雕,仿佛能看到这自然之子的灵魂。
毕加索说,真正的艺术不在欧洲,而在亚洲和非洲。不知这狷狂的艺人是因为自省而警惕于孕育了工业文明的欧洲文明。还是因为通过亚非的艺术品,体察到了这些根植于农耕渔猎的文明的灵魂之后,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的。
非洲人也把他们权威通过面具表现出来。比如这件来自chibongo部族的面具,是用树脂,植物的纤维,布料和颜料支撑的。图八。人们认为灌注了祖先灵魂和动物灵性的面具可以给部落带来力量。法国文艺批评家马尔罗说,"非洲面具不是人类表情的凝固,而是一种幽灵幻影"。
除了这样浪漫的情怀。实际上,非洲的面具也起源于生活实际需要。部落里,由部族成员组成的执法者往往带着面具行使权力,一方面更加体现权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被认出而招致报复。
祖先的灵魂在安哥拉被认为是有益的,需要加以崇拜的,故而常被召唤并供养在村落的祭台上。图七。这样一件由树枝,兽头,颜料构建的祭台,现在就陈列在这巴黎幽雅的博物馆厅堂里,人们隔着透明的玻璃展柜,和这灵魂的宿体相互俯视。
法国的"艺术主题"(objets d art)杂志,用一首诗来描述这个展览的:
由往昔而定,
我尘我珍,
我寂我述。
只由你而定,
我是你欲望的投影。
Il dépend de celui qui passe /
Que je sois tombe ou trésor /
Que je parle ou me taise. /
Ceci ne tient qu'à toi. /
Ami n'entre pas sans désir
二 权力的面孔
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看待这次的展览的角度,
或许也正是巴黎这都市文明对待非洲文明。
法国主要媒体,如论坛报la tribune,费加罗报 le figaro,世界报 le monde 对这次展览的报道,都是从欧洲殖民者进入安哥拉为开头的。
安哥拉是欧洲人最古老的殖民地之一。15世纪,葡萄牙人沿着扎伊尔河深入的时候,他们惊异的发现,迎接他们的并不是野蛮人,而是一个高度组织的黑人王国。接着安哥拉成为被贩卖黑奴的最主要来源之一。而留在当地的安哥拉人因为欧洲人的种植业需要土地,而日益退缩到更加偏僻的的丛林。与之伴随的还有传统社会结构的崩溃,资源的枯竭,以及文明的毁灭。
上文提到的传奇英雄Chibinda Ilunga就产生在这个时代。后人们通过对他的纪念而追朔往昔曾经繁荣的文明。

这次展览中,另一件备受瞩目的艺术品是一个巫术的作品。图15。这是件木雕人像,躯体上插满生锈的铁钉以既铁片。这是 Yombé, Woyo 以既 Vili等几个部落用于驱邪的巫术。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这样的原始巫术曾是传教士重点毁灭的对象。故而,如今所剩无几的艺术品备受收藏家青睐。
目前,安哥拉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基督徒。 而这曾经勃勃有生命力的巫术作品,或陈列在博物馆昏黄的灯下。或被艺人们以现代工艺和现代元素复制成廉价的装饰品,摆满街头。如同他们创造者本身,边缘化为文明的残片。

安哥拉于1975年终于获得独立。独立后又因石油,钻石的储量而成为其国内外各个势力角逐的对象,各种代理战连绵不绝。 战争一直持续到了2002年。2010年,安哥拉独立35周年,法国dapper博物馆提议了这次展品。而来自欧洲各国,瑞士,比利时,尤其是安哥拉的前宗主国葡萄牙的各个博物馆则提供了他们几个世纪以来在安哥拉得到的珍藏。
看罢展览,走在巴黎街头,非洲面孔随处可见。法国已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居民是非洲移民。巴黎这个比例更高。并且,随着法国人口的老龄化,非洲移民的高生育率,以及对非洲劳力的进一步需要,香榭丽舍的大街上,左岸的咖啡厅里,将添加越来越多的非洲色彩。正在上演的文化和人种的渗透与反渗透。这大概是几个世纪以来的欧洲人和非洲人都不曾想到过的。
如果从主要媒体来看巴黎对这个展览的期待,那么正是,不唯猎奇,而求深入历史。不标榜谦卑或者优越,却力求理解。
在这些繁华的文化盛事中, 文化和权力的面孔重叠,交织渗透,如同镜中的倒影。根植于欲望,演绎出征服,冥灭,吸收,重生的永恒主题。

沙发
发表于 2011-7-24 21:09:30 | 只看该作者
约稿时没有说明文章的题材吗?
板凳
发表于 2011-7-26 14:13:15 | 只看该作者
钟敏 发表于 2011-7-24 22:09
约稿时没有说明文章的题材吗?

题材是编辑要求的。但是退稿是被主编退掉的。。。
命苦啊。。。
地板
发表于 2011-7-26 14:45:17 | 只看该作者
玉垒关 发表于 2011-7-26 15:13
题材是编辑要求的。但是退稿是被主编退掉的。。。
命苦啊。。。

呵呵,也罢,转投别处也未可知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22 23:12 , Processed in 0.015937 second(s), 17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