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容美体] 毛孔粗大原因与护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01:4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孔粗大的原因略说如下:

1. 皮脂分泌过盛(内分泌失调、熬夜肝火旺、压力、饮食油脂摄取过多)
2. 清洁不当造成毛孔阻塞
3. 角质层肥厚

根本解决之道:

1. 找出皮脂分泌太多的起因,从内在体质及生活、饮食习惯,做根本调整,中医有一句话「表里一致」; 表面皮肤问题是反应体内的隐疾。
2. 检视自己清洁用品,是否有足够的清洁力,且不会破坏皮脂膜。
3. 定期做深层去角质,帮助皮肤新陈代谢畅通毛孔,毛孔自然会慢慢变小。

Q:毛孔为什么会粗大?

A:通常毛孔粗大的原因有三:1、油性肌肤较容易毛孔粗大,但再次强调:毛孔粗大不代表就是油性肌肤,而油性肌肤常常会因为下列原因导致毛孔粗大;2、保湿太少,肌肤缺水造成毛孔粗大,尤其以油性肌肤最明显,通常油性肌肤都很怕油,因此要避免擦上油性的保湿品,因为这样会造成肌肤油水不平衡更容易引起毛孔粗大;3、清洁不当。这指的是清洁方法或清洁用品不对,又或是清洁不够造成毛孔粗大。使用过强的清洁用品可能造成肌肤过度干燥,从而导致油水不平衡和毛孔粗大;使用过弱的清洁用品,则会因无法有效清洁脏污会造成毛孔阻塞。

Q:如何解决毛孔粗大的问题?

A:可使用含果酸、A酸与水杨酸的商品,加强皮肤的收敛与代谢,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加上保湿,否则前面做的那么多努力也就白白浪费了。真正能收缩毛孔的有效成分:1、维他命A酸的外用衍生物:包括A酸、A醇与A醛;2、果酸及果酸换肤:包括甘醇酸、酒石酸、苹果酸、水杨酸等。

Q:用果酸的话该如何选择?护肤品中含的各种酸性成分该怎么选?

A:果酸的功效:具有控油效果;能促进肌肤排序正常,因此像痘疤也可使用果酸促进痘疤转淡; 刺激胶原蛋白增生,因此具有抗老化与紧实的效果;有去角质的作用,使用后需搭配使用保湿品。

A:酸的特点:控油能力佳;抗发炎,因此可用来治疗痘痘;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老化,使用后需搭配使用保湿品; 刺激性较强,建议于晚上使用。

水杨酸的特点:具有抗菌效果,因此也可用来治疗痘痘;具有收敛的效果; 能促进角质新陈代谢。

注意:如果皮肤容易过敏的人要在手腕等较敏感的部位先试用一下,用了果酸后皮肤对阳光的敏感度会变高,出门一定要防晒,不然皮肤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Q:平时该如何保养?

A:若想要效果明显,使用全套果酸产品效果最好,不过可能会预算有限,以下首先针对各种肤质推荐1~2种能改善毛孔粗大的果酸产品。

干性肌肤:可考虑使用果酸乳液,但购买时建议要先询问药师。使用程序为“化妆水——保湿精华液——果酸乳液(两颊需加强保湿)”。

油性肌肤:有痘痘的朋友,建议果酸调理液搭配果酸乳液使用,但购买时同样建议询问药师。使用程序为“洗面奶——妆水——果酸调理液——果酸乳液(或果酸露)”;没有痘痘的朋友,可以使用“果酸洗面奶——化妆水——果酸乳液(或果酸露)”。

中性/混合性肌肤:有痘痘者可以使用“果酸洗面奶——化妆水——果酸调理液——一般乳液”;没有痘痘的朋友,使用程序为“果酸洗面奶(或一般洗面奶)——化妆水——果酸乳液(或果酸露)”。

Tips:

DIY小窍门,解决粗大毛孔:

1、冰敷:用化妆棉沾湿冰过的化妆水,敷在脸上毛孔粗大的地方,可以起到不错的收敛效果;

2、毛巾冷敷:把干净的专用小毛巾放进冰箱里,洗完脸后,将冰毛巾轻敷在脸上几秒钟;

走出误区,跟毛孔说拜拜:

误区一:只有油性肌肤的人才会有毛孔粗大的烦恼,我的皮肤比较干,自然不需要为毛孔担心了;

误区二:如果长了痘痘或粉刺,或者出油特别多时,就使用深层洁肤面膜把里面的黑头拔出来就可以了;

误区三:毛孔粗大只与肌肤保养有关,与饮食并无关系。

其实有很多人都受到毛孔粗大的问题困扰,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大家只要每天花费一点点时间,按照我所开的“处方”去做,很快就能见效果了!

果酸可以加强皮肤的收敛与代谢,能够收缩毛孔。

找出自己皮肤所属类型,认真按照我给出的方法,跟“粗毛孔”说拜拜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CiCi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26 00:21 , Processed in 0.079297 second(s), 21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