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州] 保险业以抢滩之势率先“登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4:2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温州网讯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携一揽子政策来温助力“金改”,全省保险业参与“金改”吹响集结号,全球500强企业美国利宝互助集团向浙江保监局递交有关材料来温设点……刚刚过去的两周,温州保险业以从未有过的高频次占据本地媒体重要版位。  在多数人士眼中的“温州金改样本”仍停留于一个轮廓概念时,温州保险业已经以抢滩之势率先“登陆”,让市场乐见其良好预期。
  这与保监会支持政策的高含金量不无关系。而项俊波具体又率直的表述方式更是远超预期,也令参加座谈的诸位“大呼过瘾”:在回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具体建议时,项俊波毫不讳言地表示,“我给的政策是超过了你向我们提的要求的。”
  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温州“金改”十二条中短短48个字的保险业支持政策,经项俊波的充分解读与生动演绎,让在场的地方官员学者“喜出望外”之余不由感慨:看来,要“重新认识”这个看似熟悉却被价值低估的保险业了。
  2011年温州保费收入110.9亿元,保险深度仅3.3%,保险密度仅1212.9元,年底保险业资产只占金融资产2.6%。数据表明,温州保险业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理应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金改试验田之后的温州,如何将这块保险业的市场蛋糕做得更大更香,提升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对于几乎从一张白纸起步、经历20多年快跑后的中国保险业来说,也是一个生动的改革样本。
  携好政策“跨栏”
  自“金改”启动以来,广泛热议的“小贷公司是否可以以主发起人身份转制成村镇银行”,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未知数。不过,项俊波却给出一个非常清晰的政策信号,保监会将支持有实力的温州民营资本发起设立区域性、专业性保险公司的设想。
  “设立保险公司需经保监会批准。虽然民营资金进入保险业目前已经基本不存在法律障碍,不过直接组建保险公司难度大。国内像温州这样的地级市里,由民资发起成立保险新机构目前还非常少。”温州保监分局副局长潘军表示,这一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倾斜政策,无疑将带来人才、资本、税收、产业乘数、消费、就业等多重集聚效应,大大提升温州区域知名度和金融辐射力。
  “相信很快就有温州企业发起申请。之前,温州有过类似民资参股保险业的申报,但是受制于人才储备不足、可行性报告研究不深入而最终不了了之。”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总经理郦晓东乐观其变。
  虽然资金不会是个障碍,却不得不直面本地保险业专业技术人士、高级管理人员匮乏等问题。对于一个地方性的保险业机构来说,长期作为上级公司政策执行、操作的角色定位,以及行业的快速发展,都使得对人才的需求陷入结构性困境。
  近期金融108将选聘中某几个专业性保险类岗位应聘者寥寥,就可窥见一斑。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产品技术含量高,需要多层次的专业保险人才,很多报名人员没有达到岗位要求,直接被挡在了初审门外。”
  “引渠”保险资金
  温州城市环境建设落后人一拍、基础设施工程亟待大补课,却遭遇宏观政策周期性调整,对于规模大、周期长、来源稳定的保险资金有着迫切的需求。
  另一方面,全国的保险资金却因受制于投资渠道狭窄、资本市场不景气而受益率持续下滑。2011年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5.9万亿元,保险投资年化收益率从2007年的12.17%下滑至2011年的3.6%,仅比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息高出0.1个百分点。
  温州设立“金改”试验区无疑为双方搭建了一个对接桥梁。“虽然近年来保险资金也在谨慎地陆续开放投资渠道,不过保险资金对安全性与项目匹配度的特殊要求,使得投资方向相对集中于国家战略性工程。这次‘松口’,支持保险资金参与投资温州这样一个地级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潘军表示。
  温州正在迅速铺开的高速交通网、轨道交通、围垦、“村房两改”等一批战略性、基础性、民生性重大项目建设,也为保险资金的审慎“开闸”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不过,保监会毕竟是给政策的。在郦晓东看来,项俊波的高层喊话是个极大的促动,但是最终能否利用金融杠杆,撬动这个巨额的战略资源,需要市委市政府及早包装出扎扎实实的项目,有效对接各大保险集团总部资产管理公司,争取早日在温州落地。温州太保公司愿意主动请缨,向总部争取保险资金“引水入温”。
  扛起创新“旗号”
  虽然项俊波针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表述仅有一两句,可是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温州办事处负责人周毅看来,却是含金量十足。
  直白地说,他可以乘这个大势,向上级公司争取针对小微企业、适合温州市场的出口信用保险创新产品,在温先行先试,提升温州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其实,信用保险对温州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助力企业市场拓展与融资方面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关键在于企业要以开放的思想去了解,信用保险要以创新的理念去完善。”周毅说。
  近年来,保险公司在布置年度工作时,对保费任务不仅层层加码、年终考核还以“保费挂帅”,使得基层保险机构“重保费、轻服务”,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了车险理赔难、寿险销售误导等情况,对行业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保监会今年年初已明确态度,给予了高度重视,正在采取多项措施进行解决。
  给温州保险机构“松绑降压”目前看来非常有必要。潘军认为,服务好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适当争取上级保险公司扩大在温保险机构相关工作权限的同时,还要争取上级保险公司遵从保险市场发展内在规律,转变下达工作任务时不尽合理的做法,使之能轻装上阵参与金改试验区建设。
  不过,打破外界对保险业认识偏见和惯性思维,更关键的是保险主体以更多创新和优质服务来重树自身形象。周毅表示,金改区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是鼓励温州金融机构不能再囿于基层保险业缺乏宏观视野、无相应权限等现状,而是乐于打破思维定势,从基层实践的经验中创新更多与当地实际相匹配、相适应的产品。
  保险业的温州之路
  温州保险业务始于1932年。繁荣时,有十多家保险公司在温州设有办事处,以经营火险与水险为主。建国前夕,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保险公司全面退出温州市场。
  1950年,保险公司再现温州,保险行业从此开始了62年的发展之路。尽管中间有过坎坷,但在62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保险从业人员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1.8万多人;保费收入从1950年的1.8万元,扩大到2011年的110.9亿元,全省排名第2(不含宁波);保险公司从当时的独家经营,发展到目前的43家之多……
  温州经济的发展,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保险业也为温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统计,1980年之后,我市的保险赔付总额达到了140亿元。
  1950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设立温州保险代理处。年中,改名称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温州支公司。
  1997年,太平洋保险进驻温州,从此打破了温州保险独家经营的局面。
  1998年,平安保险入驻温州,温州保险“老三家”的局面正式形成。
  2001年,温州市保险行业协会成立。
  2006年,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举行温州业务启动大会,标志着第一家外资寿险进入温州。
  2010年6月,温州保监分局正式成立,全面承担温州、台州、丽水三地监管职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侨网简介|关于我们|侨网历史|广告服务|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法国侨网  

GMT+1, 2025-1-18 00:17 , Processed in 0.021510 second(s), 19 queries .

Franceqw.com     侨网法律顾问:孙涛律师

网站技术支持:高讯科技

CopyRight © 2008-2013 法国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