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元旦日 董家岐 元旦新年是世界性节日。中国古人说的元旦,并不是公历1月1日,而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日,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年号并不是公元纪年,而是每个皇朝都有独自的夏历纪年,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公元纪年则是以基督诞生为公元1年的西方历法,称公历或阳历,规定1月1日为新年,并不称元旦。中国只是到了中华民国才改用公元纪年。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所决定;当时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而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2013年元旦钟声敲响,我们在一起聚餐的6个家庭,雀跃迎接新年降临人间,举杯共饮香槟酒,随后到户外,同广场上许多法国民众一样放鞭炮焰火,沉浸在此起彼伏的欢乐声中。要说这样欢度元旦夜迎接新年的方式,我们已经延续许多年。除我们一家,其他5家都是80年代到法国的老留学生,如今他们事业有成,生活安定富足,大多已到知天命之年,下一代都已上中学,有的已上大学。其中Z君一家可算是海归一族,他们在取得10年居留权后回国发展,今年是临时决定回斯堡过元旦(10天后返回)。由于他们的到来,特别增添了今年元旦的欢愉气氛。事实证明,学有所成的留学生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同样可以取得成功。我们曾应Z君之邀到成都游览观光,看到他家富裕程度明显超越我们周围留学生家庭的水平。今次大家难得欢聚一堂,谈天说地,轻松愉快,直到凌晨3点才分手辞别。我们周围的朋友很多,逢年过节常常欢聚在一起,分享快乐和温馨的时光,友情就像冬日的火炉,温暖人心。 回到家里,临睡前给国内的儿女挂了电话,互道元旦新年快乐,并闲谈家常。冬季时差7小时,此刻上海已是上午10点多钟,询问外孙女在做什么?女儿说在做功课。原来孩子是高三毕业班学生,忙着准备迎接高考,连节假日都不休息。因此,直至6月上旬高考还有5个月时间,将成为最后的冲刺阶段,来不得半点含糊。对于中国教育模式的看法,见仁见智。本人以为,各国不同的教育模式都是传统形成,然而目标相同,犹如条条大路通罗马。各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但可以取长补短,进行稳步改革,而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另一孙儿已经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他并无出国打算,回答说自己已经长大,不必为他操心,自己决定前程;他具有独立自强的性格,工作也相当出色,因此我也很放心。虽然家人天各一方,但在当今信息时代联络非常方便,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互相有一份挂念之心已足矣,割不断的亲情永远如春风扑面,吹拂在心田。
上午11点过后,我习惯地在电视机前欣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轻松享受百听不厌的美妙音乐旋律。据介绍,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早于1939年12月31日举行,从1941年起改在每年元旦举行,这一传统已成为奥地利音乐文化的象征。自1987年起,新年音乐会开始向全世界实况转播。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演出曲目都是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情调,最大特点是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时至今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典。特别在1987年,指挥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唯一一次放下架子,指挥了当年的新年音乐会,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功;从此改变了过去固定指挥的模式,改由每年换一位指挥,而指挥必定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师级人物。我从1990年元旦开始,已经连续24年观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了。今年第73届新年音乐会系由奥地利指挥家弗朗茨·威尔瑟-莫斯特指挥,演奏了不少新曲目,气氛轻松欢快,令人耳目一新。演出以施特劳斯家族作品为主,大多数圆舞曲作品均取材自奥地利民间音乐和风土人情,散发着浓郁的奥地利风情。此外,为了纪念瓦格纳和威尔第诞辰200周年,今次新年音乐会也第一次引入了他们两人的作品。作为新年音乐会不可或缺的曲目—《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以美妙的旋律展现出多瑙河如诗如画的风景以及奥地利人对多瑙河的崇敬与热爱;在演奏《拉德茨基进行曲》时,全体观众有节奏地鼓掌,将音乐会推向了最高潮……
午休之后,我们预先约会的朋友到访,约6点钟开始一起打麻将,晚餐后继续,直至12 点友人告辞。麻将是中国的国粹,作为调节身心的一种娱乐活动,对健康有积极作用,可以说麻将文化是有益健康的一种养生之道。 人生应该潇洒走来,无怨无悔地离去。在生命过程中少不了亲情友情带来的快乐和温暖,也少不了音乐娱乐陶冶的品格和情操。今次元旦日24小时里,我们充分体验了快乐人生的真谛,怀着轻松自然的良好心态迎接新的一年,朝着充满希望的光明人生继续向前迈进…… (2013年1月1日于法国斯特拉斯堡)
|